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名师列传 >
何克抗教授的“跨越式”教育课题
时间:2013-01-01 12:28来源:新华网 作者:综合 点击:
 何克抗教授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后来致力于研究汉字编码。

  何克抗教授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后来致力于研究汉字编码。业内评价,他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甚至要早于王永民(王码五笔输入法的发明人)。

  他在美国加州留学的时候,新成立不久的苹果公司邀请他去开发汉字输入。他拒绝了这项邀请,回到国内,转而用汉字编码的技术教小学生识字。在长达30年的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跨越式”教育理念。

  历经10年的教育实践,如今,在北京的远郊区县、在深圳的南山区、在广州的越秀区、在新疆库尔勒、在河北丰宁、在宁夏海原、在甘肃成县……何克抗领衔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跨越式课题组,先后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试验区,试验学校发展到250多所。

  教育界很多人对“跨越式”这个提法颇有微词。在教育工作者看来,这是官员才会喊的口号,而教学是一项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工作,来不得虚假和浮夸。因此跨越式课题那些超越了新课标的目标,被看作是拔苗助长。

  “其实,我们大大低估了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能力。”何克抗回应说。

  在他看来,传统的母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按照皮氏理论,5~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母语基础非常薄弱,缺乏足够的词汇来支持逻辑思维。在10岁以前,儿童也只能具有基于具体事物的初步逻辑思维,很难写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文章。

  “传统语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之所以低下,正是因为受到这一理论的负面影响。”何克抗说。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入,几乎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

  比如,几代人学课文,都被要求从字词和语法入手。哪个老师要是提出从阅读和写作入手,会被认为是违背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可是母语有必要像外语那样从单词和语法教起吗?”何克抗始终对这个问题存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一些心理学家的调查已经表明,5~6岁的学龄前儿童掌握的口头词汇超过3500个,4~5岁的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各种句型,包括较复杂的疑问句,甚至连讽刺挖苦都能听出来。这与皮氏“学龄前儿童的母语基础非常薄弱”的理论明显存在矛盾。

  在实践中,何克抗发现,孩子们虽然不会读不会写,却具备着强大的“音义”基础。曾有教育工作者拿较复杂的《唐诗三百首》做过试验,只要用汉语拼音注上音,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能读且能基本理解诗的意思。除了个别词,比如《咏柳》里面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个“绦”字,才需要帮着解读。

  在继承和批判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何克抗先后完成了两本著作《语觉论》和《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在他看来,儿童快速学习母语的根本途径在于必须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而非以语法字词为中心。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均已具备写出结构完整、通顺流畅文章的客观条件,因此母语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教学环节结合在一起。

  何克抗教授语摘——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中国的语文教育多年来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二是过分强调标准化考试而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

  不认清语文课的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手术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就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何克抗:一项鲜为人知的教育实验

  《北京文学》曾刊登过一篇名编剧邹静之写的《女儿的作业》: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翁”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画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我不知道学得好的同学是否已经是半个文字学家了。我曾对女儿说,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为工具。

  何克抗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他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我们片面地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对语言符号进行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

  什么是跨越式教学?

  10月25日,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心小学,老师田虹在给二年级上语文课,课文是《酸的和甜的》。前20分钟,她给学生讲课文,然后让学生读手上的扩展阅读材料材料是北师大跨越式教学团队所编,与这一课相匹配的有10篇阅读材料。10分钟后,田虹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谈谈自己喜欢哪一篇文章,并写下对这篇课文的感受,无论长短,但一定得写。田虹所采用的就是何克抗带领的团队所进行的跨越式项目中语文教学的“211”模式。

  1949年之后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大致是这样的: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三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写句子,四年级开始写完整的文章。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从一年级“学拼音阶段就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两年下来,学生阅读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字,达到现在四五年级学生水平。”

  这种教学思路大概形成于2000年。2003年,他的团队先在深圳南山区城乡接合部的农民子弟学校白芒小学做实验。随后的7年,从南到北,在分别处于发达城区、城乡接合部、农村、山区的200多所学校做了实验。“实验证明,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大规模的推广。”

  墙里开花墙外红

  何克抗去海原那几天,早上6点钟起床,7点钟出发,听课评课,晚上9点钟回到住处,还和学生讨论一天的情况。“海原跨越式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曹培杰说:“回到住处等服务员来开门的时候,他找了一个桌子倚在那里,累得连站着都很困难了。”

  曹培杰每个月都会来关桥中心小学。2009年他第一次听田虹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大个子女生旁边。“扩展阅读的时候,这个女生完全读不下来,她的眼神看上去很浑浊,呆呆的,整节课都不说话。”这位女生已经读了3次一年级。一年之后,曹培杰看到这个女生能读一两页的文章了。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她举手并且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类似的惊喜很多。梁文深在听许海英给跨越式实验班上语文课,让学生口头作文的环节出的题目是:太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要送给奶奶一个黑色的太阳。我当时听了心里担心他怎么说下去。结果他接着说,我想用这个黑色的太阳让奶奶的白发变成黑发。我非常激动,这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动人的表达。”

  在一些实验多年的地方,效果更为明显。比如,北京延庆的农村实验点跟西城区的名校相比,广州番禺沙湾的农村实验点跟越秀区的名校相比,统考成绩不相上下。北京石景山区有一所杨庄中学,2002年之前,由于教学质量不佳,经常招不满学生。2003年加入了跨越式实验,“2006年,全区初三中考,杨庄中学跨越式实验班的英语(论坛)成绩全区第一,其他科目全部进了前5名。”如今,杨庄中学开始为教室不够而发愁,因为许多学生跨区来争读这所中学。

  2007年,新加坡召开了一次华文教育研讨会,辗转请到何克抗,他的跨越式教学方法令新加坡人震惊。同年9月,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带着一些校长到北京和广州考察了10天,看了5所实施跨越式教学的实验学校。回到新加坡后,他们开始挑选学校进行实验,发现效果很好,便逐步扩大试点。到了2010年9月,新加坡开始在全国推行以何克抗团队跨越式教学为蓝本的华语教学方法。他们不用“跨越式”这个名称,而是称为“十分华文”。

  艰难的推行

  但在中国,跨越式项目的实验已经做了7年,还没有重要部门的大领导到现场看过。

  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梁晓燕今年5月亲自到河北丰宁的实验学校看了看,有一堂课专门检验六年级学生的现场写作能力,来访的老师各自出题,随机抽取。被抽到的纸条是“理解”,这个题比较抽象,有难度,但大部分学生在一个小时里写到了1000字。“孩子们自由地表达,想到什么写什么,文字流畅。”这让梁晓燕很惊讶,“你让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1小时内写1000字还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西部阳光基金会决定在甘肃成县引进跨越式项目。梁晓燕认为这是在中国进行改革的好思路,在不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情况下,获得了令人惊叹的改革效果。“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语文教学十分糟糕,都在骂,但骂完之后呢?”

  何克抗2009年没有被评上一级教授,得在今年退休。没被评上的原因是没有标志性成果。“标志性成果就是要拿到国家级的奖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足够的论文。”何克抗做的这些事情更多地被归为农村教育的范畴,而农村教育是没有国家级奖项的。

  74岁的何克抗对名利早已无所求。“我现在还能用我的名声和地位顶着做这个项目,万一我不在了,其他人能不能顶住?”

  国家一直在强调教育创新和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式教学是不是创新?是不是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比原来好得多的教学质量?“农远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了110个亿,效果很难说有多好,我们这个项目,只要几亿就可以在全国开展下去,而且效果很好,新加坡的人都找来了,身边的人为什么不来呢?”他很无奈,甚至感到难过和悲伤。他希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他希望教育是公平的,他希望这个项目不会因为他生命的终止而终止。


【基本信息】
姓名:  何克抗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37-8-19   籍贯: 广东省大埔县  
职位: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学历: 三年制研究生  
职称: 教授   E-mail:
hekkbnu@163.com
 
 
个人网站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教育技术学院  
办公电话:
(01058808316
(010)58806922
  通讯地址:北京 新街口外19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是否硕、博士生导师    
【研究专长】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含“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与方法”、“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论”等)。
 
【科研课题、项目】
   1、“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003-2006国家级课题,已于2006-6-16由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验收,验收结论认为是“一项具有创新的优秀成果”;近年来跨越式试验成果正在全国范围、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大范围应用与推广)。
   2、“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重点研究课题(2009年7月至今)。
   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2003年1月至今,教育部重点课题;含“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初级和中级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与认证”等)。
 
【学术成果】
 1、2000年以来写成个人专著5部:
 (1) 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2000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2004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儿童语言发展新论(2007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2008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已送交出版社,将于2011年底出版)。
 2、2000年以来与别人合写教材 6 套:
 (1)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编著(2002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林君芬等编著(2006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吴娟编著(2007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何克抗、刘涌潜编著(2005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中级),何克抗、刘涌潜编著(2007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教学人员.初级),何克抗、马宁编著(2007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社会兼职】
(1)2001.6~2006.5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1. 1997年至今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
  2. 2002年至今是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4)2003年至今是国际著名刊物JCAL(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编委。


【教育背景】
 
起始年 终止年 在何单位 攻读学位
1956年9月 1960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本科
1960年9月 1963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 三年制研究生(当时国家未设学位制)
1985年9月 1986年10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学系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56.9-1963.7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前4年念本科,后3年念研究生)
1963.9-1978.6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当教师(其中1969.9-1970.11下放山西农村劳动;  
 1973.1-1978.7被借调到北京市工人业余大学教课)
1978.8-1980.11 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讲师
1980.12-1986.5 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副教授
1986.6 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任教授,同时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1993.9-1998.12 任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系主任
1993.12-至今 1993.12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1993.9-2002.3任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组长;
2001.6-2006.5任全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2002.4-至今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2009.9-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学情况】
(1)1963.9-1966.7(文革前),讲授本科生的“无线电基础”及“脉冲电路”等课程;
(2)1973.1-1978.7(文革中被借调到北京市工人业余大学),讲授“模拟与数字电路”、
     “工业用电子计算机”、“可控硅与数控机床”等课程;
(3)1977.9-1993.7(文革后),回到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4年后在该系内建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先后担任“计算机技术基础”、“BASIC程序设计”、“PASCAL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教育应用”、“认知心理学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人工智能与ICAI(智能辅助教学)”等课程的讲授(后两门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4)1994.9-至今(北师大于1993年12月建立国内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后),主要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讲授“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新发展”、“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等课程。


【成果获奖】
(1)何克抗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
(2)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
(3)2007年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
(4)1998年获教育部教改试验研究优秀成果奖;
(5)1988年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
(6)198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198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8)198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9)198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个人寄语】
希望教育技术领域的后来人(年青的博士、硕士们),未来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学者——顶天,有敢于向国际权威挑战的自主创新勇气;立地,能深深扎根于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的土壤。
 
【何克抗教授简介】
何克抗教授简介
何克抗,男,1937年生,广东省大埔县人,196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以来,先后六次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目前是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ICCE)执行委员,国际著名刊物JCAL(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编委。
近年来,何克抗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主要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不仅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而且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在担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负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此同时,何克抗教授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
【何克抗教授主要学术成就及社会影响】
 
何克抗教授的主要学术成就及社会影响
 
(一)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国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支点和基础。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就是教育逐步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在近2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中,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数字时代教育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教育理论,以及创新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环境开发是两条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两条发展的主线中,何克抗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其研究实践起了里程性界碑作用,引领了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方向。
1.理论研究成果
在20年的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何克抗教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学术思想,不断引领着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研究的方向。
阶段一:教育技术深化认识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技术开始在教育领域渗透,电化教育的实践基础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迁移。在这种迁移过程中,特别需要正确的方向引领,何教授敏锐地觉察到了当时教育技术发展和转型的方向,发表了《当代教育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一文,在对教育技术94定义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还从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网络化、教学模式应用多样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领域,分别介绍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何教授这篇文章是AECT’94定义在我国的最早译介传播者之一,对当时电化教育事业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引了电化教育实践工作的转型,丰富和完善了电化教育的内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全新内涵与发展方向由此鼎定,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致力于在创新教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成为何教授后续十几年研究工作的主旋律。
阶段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引进与发展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并广泛的进入校园,教学工作者与学习者拥有了功能强大的认知工具,这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成为可能。何教授是国内最早介绍和引进建构主义的学者之一,在96年发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系统介绍了建构主义及其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和特征。随后几年,何克抗教授持续关注和研究建构主义,逐步从引进、介绍走到了调整、发展和应用。他对建构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在反思中对理论进行了创造和创新,为建构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赋予了新的内涵。
阶段三:“中国式”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何教授对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贡献不仅仅在于介绍了国外教育技术94定义和建构主义,更是在大量、广泛、深入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中国教学特色,可概括成“中国经验”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核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学结构理论;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
阶段四:信息时代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学术的发展充满了辩证法,对学习/教学理论的认识也是在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上升发展,每历经一次否定,学术就要推前一步,我们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会更深一步。何克抗教授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创新思维培养、儿童思维发展、儿童第二语言形成的原理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三种独树一帜的理论观点,分别是:创造性思维理论(专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专著);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专著)。
目前这些理论观点正在全国开展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中,进行实践验证,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何教授的勇敢探索,标志着教育技术理论体系深化发展的方向,也就是技术与认知过程的新结合,这种结合,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制高点。
(上述五种理论的具体内容及有评价在下面的(二)、(三)部分将会涉及,此处从略。)
2.实践研究成果
何教授是个注重实践的研究者,工作勤奋、投入和务实,强调理论工作要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应用于实践。正是在这种信念下,他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近二十年的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具有创新意义的开创性实践工作,实践研究是何教授理论创新的源泉和灵魂。这些工作以三条主线贯穿:
(1)创新的教育技术系统研发成果
何克抗教授积极参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
⑴ 1999年8月,何克抗团队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个“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高教司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使用。
⑵ 1998年底,何克抗在国内率先提出“城域教育网”概念。随后在广东佛山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3月~2000年7月期间,由何克抗团队自主设计并独立承担全部软硬件工程,高质量地建成我国第一个“城域教育网”。
⑶ 2000年6月,何克抗团队承担教育部委托研制项目“现代远程教学支撑平台”——为68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和教育部资助的300多门“新世纪网络课程’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教学支撑平台,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参观了该系统的演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该平台是我国最早研究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2000年通过由教育部组织、以倪光南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技术鉴定,鉴定结论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该系统在业内得到广泛的应用,4A网络教学平台的Asp版本作为国家项目成果,向全国各高校开源使用,在全国各地有180多所高校都得到了良好的运用,部分高校在此系统源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了定制开发,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网络教学系统,其研究成果直接促进了国内网络教学平台市场的启动和成熟。目前该系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立体化教学网上使用,学习卡用户超过一亿。
⑷ 2001年10月28日,何克抗团队独立研制完成并开通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大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络系统”——广东省基础教育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省级范围教育资源的四级分布式存储与检索。
⑸ 2002年6月,何克抗团队在与IBM、Cisco、Oracle等众多国外大公司的强大竞争中,首次在平安保险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项目中中标,突破了所有超大型企业的网络培训平台项目均被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随后在2003年7月,在“银河证券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中再次中标,从而不仅奠定了何克抗团队在高等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也奠定了在企业E-Learning(网络培训)中的领先地位。
⑹ 1999年6月,何克抗团队与深圳教育局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技能性非客观题计算机自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院士为首的权威专家组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2)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研究成果
何克抗教授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中,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甚础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何教授从1994年就开始在中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试验。94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开展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2000年,在“四结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又携同他的弟子余胜泉等人开展“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先后在700多所试验学校开展了广泛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题一:“四结合”研究
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立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教授、李克东教授等牵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课题。2000年8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发文将该项目扩展到其他学科并要求,课题名称则相应地改为“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截至到1999年,该课题试验校由最初的13所发展到600多所,分布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验学段由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和高中(包括十多所中等师范学校);试验学科由语文扩展到中小学所有学科。
课题二: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旨在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改革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该课题属于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重点课题。近年来,该课题已经在北京、广东、福建、河北、辽宁等十几个试验区建立了二百二十多所中小学试验校。
 
这两个研究项目,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示范性的标杆作用。“四结合”是我国最早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项目,起了先锋探索的引领作用,它向世人普及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技术、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结合”也是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在数字环境下大规模开展研究实践的课题,其研究模式、研究方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发展。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入结合,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革新,而不是局部改良。实证创新性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该项目无论是研究的深度,产生的效果以及组织实施的严谨性,都是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3)教育技术标准的制订与研究
从2002年4月开始,何克抗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接受这一任务后,何克抗就向教育部建议制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此建议很快被教育部领导采纳,并随即委任何克抗负责主持这一标准的制定工作。两年后该标准制定完成,并于2004年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标准的颁布与推行对于我国上千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贯彻与实施,特别是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并起重大的推进作用。 
 
(二)对所属学科建设的贡献及所属学科在国内外的地位
自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成立以来,何克抗教授一直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乃至全国的教育技术学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此外,何克抗教授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弟子分布在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央电教馆等学术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岗位上繁荣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1.建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本学科、本专业快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科于1985年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198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1年入选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领先地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单位,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国家985二期工程”教育信息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建设依托单位。
在十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挂靠单位(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期间,何克抗教授被教育部聘为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黄荣怀教授为秘书长),教指委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教育技术学科逻辑起点研究、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专业建设规范制定、主干教材建设和远程教育支撑环境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直引领着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点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充分肯定),从而确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1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研究
何克抗教授在2005年发表《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长篇论文,依据逻辑起点五个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对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作了严格的论证,明确地指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应是“借助技术的教育”。
在正确理解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基础上,许多有关本专业领域争论的重大问题就都有了明确的答案。
(2)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及理论体系的建构
在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进行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对AECT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分析,何克抗提出了能较客观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应用状况的教育技术学定义:“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然后我们又依据这一新定义阐述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框架应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对“教育技术学”意义与作用的认识(即关于这一学科的基本价值观与哲学立场),其内容应属于“教育技术哲学”的范畴;二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它涉及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由上述新定义可知,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三是“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
(3)关于教育技术学科专业规范与主干课程的制定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经过前期调研、三次教指委工作会议、两次全国范围教育技术学专业系主任研讨会,目前已经取得下列阶段性成果。
确定了本专业的五个培养方向
构建了由五个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③ 确定了八门主干课程知识领域的定义与教材的编写
(4)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
受教育部委托,何克抗教授还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已由教育部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使用。这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内最早制定的标准,对于其他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起了原创性推动和启发作用。
2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本专业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多年来,何克抗教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到2011年8月已培养了四十名博士和近百名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繁荣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很多人成为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何教授培养的一大批弟子已经成为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内的骨干力量。
 
3.创建“中国式”信息化教学理论体系,引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何克抗在广泛、深入的信息化教学试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中国教学特色,可概括成“中国经验”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教学结构理论,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1)教学结构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现代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构成,按系统论观点,这四个要素并非简单地、孤立地堆砌在一起,而是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学结构就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根据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不同作用关系可以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主导—主体相结合”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概念以及不同类型教学结构的提出,有助于大家更清晰地认识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弊病;在推动我国当前占统治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向多种教学结构并存,并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关注,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教学结构理论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何克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方法。这一理论力图全面地、科学地回答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基本问题: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什么——即为什么要整合?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是什么——即什么是整合?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即如何进行整合?
何的理论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大投入下的大产出,高投资下的高效益”,培养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又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该理论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引领着国内“整合”的方向与潮流。
(3)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大幅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
根据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可以形成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理论(包括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策略。
(4)语觉论——大幅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
根据 “语觉论”可以形成英语学科的创新教学理论(包括全新的英语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策略。
(5)创造性思维理论——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
创新人材包含三方面的素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学科教学,尤其是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我们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理论正是要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在这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不仅为他们阐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及组成要素,还为他们提出了一套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适合不同学科教师采用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方法。                   
(三)主要社会影响
1论文引用
何克抗教授的学术论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何克抗教授的学术论文引用情况均名列前茅:
(1)在“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属于教育学领域的37个学术期刊按第一作者分类汇总引用数据,何克抗教授文章被引数量排名第一,详见《附件一:CSSCI教育学领域期刊引文数据统计分析》;
(2)统计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教育学领域的37个学术期刊的引用数据,何克抗教授文章被引数据中:“总被引频次”、“H指数”和“W指数”,排名第一,三项指标综合数据表排名也是第一;详见《附件二:CNKI教育学领域期刊引文数据统计分析》;
(3)在维普资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引文分析的形式,对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引用情况做了排名,维普资讯提供了2004~2006三年引文数据的分析,其中何克抗教授文章被引次数2005、2006两个年度排名第一,2004年度排名第三,详见《附件三:维普资讯期刊数据库引用统计分析》;
 
2.项目影响
何克抗教授主持并实施了多年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何教授多年来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做的创新探索)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反响。
(1)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对跨越式试验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后作出的结论
2006年6月18日,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曾对“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召开鉴定会。鉴定专家组由我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最高层次的知名学者叶澜教授和林崇德教授等人组成,鉴定结论认为:
《该项目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理论”等富有创意的理论为指导,经过将近6年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教改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能从质量方面有效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试验学校的语文与英语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升和实现“大投入有大产出、高投资有高效益”的目标,提供了富有独创性的经验;它对于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具有现实意义。》
(2)中央电教馆组织专家组对跨越式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审定后作出的结论
主管全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中央电教馆为了探讨跨越式试验研究成果在农村远教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于2006年底组织专家对跨越式试验成果进行审定。审定的结论是:
  《 该项目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理论等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多年的中小学教改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能从效率和质量等方面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创新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经过多年在各种不同类型学校(包括薄弱校和农村校)的几百个试验班、上万名学生中进行的教学试验证明:利用这套理论、模式与方法可以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与作文能力达到五、六年级的水平;四年级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可达到初中的水平。
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有利于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两种教学模式:网络模式与非网络模式。实践证明,这两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推进我国不同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公平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审定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有效,工作扎实、深入,成果丰富,效果明显,是对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3)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的评价
2007年1月在为何克抗教授新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所写的“序”中,陶西平先生坦言:“应当说,我对跨越式发展的提法,总是心有余悸的。我觉得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积累,稳步推进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浮夸,语文教学尤其是如此。我们在历史上已经吃尽这种盲目追求速度和跃进的苦头。带着这种疑虑,我在深圳和广州先后参观了何先生的试验学校,观摩了实验班的课堂教学,看了学生的作业,并且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结果,由感动到惊诧,由惊诧到赞叹。我终于相信这的确是一项成功的试验。”
(4)陈小娅副部长的评价
2008年11月10日上午在教育部八小会议室,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率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基础教育司装备处蔡耘处长一同听取了我校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的项目汇报。陈小娅同志指出何克抗教授的课题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的基础。这个实验的意义就在于它符合中国的国情。重点关注信息化投入怎么样用得好,这对于提高教育发展的质量、推进教育发展的速度和促进有价值教育成果的推广有重要意义,该课题围绕中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核心课程开展研究,抓住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最主要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农村中小学校和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她认为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研究,做好中国特色的事情,就是世界一流,课题具有的存在和引导的价值与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陈小娅同志希望何教授的课题继续深入进行。
 
(5)美国LOGO语言创始人佩柏特教授等人的评价
美国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Ritchie教授和留美的王敏娟博士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LOGO语言创始人佩柏特教授等人,2005年3月在参观了北京市昌平区的跨越式试验校后对跨越式课题给予了赞扬和较高的评价(“试验效果很好,想不到中国在小学有这样深入的试验研究”)。
(6)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梁洁华博士为推广跨越式试验研究成果专门捐资成立大中华跨越式教学基金会
(7)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海外学术机构曾多次邀请课题负责人何克抗教授前去讲学和学术交流
3.著作影响
何克抗教授的三部代表性论著(“创造性思维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在海内外赢得较高的评价。
(1)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主席、台湾资讯科技教育首席专家、台湾中央大学教授 陈 德 怀 先生对本人代表性论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所做出的评价(2006年7月):
“何克抗教授在2000年所著述的《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一书,是我多年来在信息教育领域所接触到的华人学者当中,最具原创性和前瞻性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本论著,不只见解丰富,而且处处提出洞见,更重要的是,它从脑的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创造性思维,建立了一个里程碑。
今年美国教育年会(AERA)特别把脑与教育(Brain and Education)作为新兴研究主题,大力推动。大部分研究报告,都以范围窄小的议题,作实证性研究。与何克抗六年前就已经提出脑与学习的整合性理论,力道相差甚远。可见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超前,同时亦显示何做研究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堪为后辈华人学者之典范。”
(2)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我国儿童思维发展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林崇德教授对何克抗代表性论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所做出的评价(2000年5月):……
“我的面前放着一部颇有分量的书稿,这就是何克抗教授的《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著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何先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模型,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而是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他不仅设专章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而且也用其硕、博士生论文的实验部分,用中小学的实际成绩的提高,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3)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对本人代表性论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所做出的评价(2007年1月):
“何先生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华展现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一书之中,它凝聚着一位老教育家的赤诚、胆识和智慧,它凝聚着何先生所带领的团队持之以恒的创新实践,也凝聚着实验学校领导和教师辛勤的探索。这本书不仅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认识儿童,发展儿童思维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做出了一个扎扎实实以科学态度寻求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榜样。”
(4)林崇德教授对何克抗另一代表性论著“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所做出的评价(2004年6月):
“语觉是什么?何教授提出:‘语觉是人类第六种感知觉’的崭新命题,并对此做了详尽、完整和科学的论证。……何克抗教授的‘语觉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实际的作用。……他携其弟子,深入教育实际,运用其‘语觉论’对小学语文和外语两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实验,使实验点的小学生在语文和外语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运用该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指引下所形成的全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和作文能力普遍达到传统教学的四至五年级的水平;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则可普遍达到初中的水平(相当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四至五级)。所有这一切,不仅表现出何克抗教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而且也证明其‘语觉论’的正确与科学。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