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名师列传 >
追忆细胞生物学创始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教育家郝水
时间:2012-06-02 07:26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何威 点击:
2010年11月27日,长春市下了入冬以来的最大一场雪,寒风凛凛。8时20分,我国细胞生物学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郝水先生在家中溘然长逝。

上世纪八十年代郝水教授在指导学生。

 

2007年,郝水先生在为本科生作报告。

 

1978年,郝水先生在科尔沁草原。

美国科学院院士伊利诺夫大学教授Hans来东北师大讲学时与郝水教授进行交流。

  2010年11月27日,长春市下了入冬以来的最大一场雪,寒风凛凛。8时20分,我国细胞生物学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郝水先生在家中溘然长逝。这位84岁的老人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没有惊动任何人,如他一贯的为人:要求别人甚少,给予他人甚多。


  11月29日,在郝先生生前的办公室里。记者环顾四周,除了书还是书,不见一件摆饰。他的科研秘书焦明大教授说,先生生前没有什么嗜好,他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和教学上……

  严谨人师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丽是郝先生的学生。正要去韩国首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她,听到噩耗时,眼中盈满泪水。“郝教授是一位纯正的学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根本污染不了他。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她反反复复地说着这样一句话。郝教授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论文观点必须明确,这是最基本的。此外,格式、行文、字,他都认真审阅。我做博士论文时,‘可是’的‘是’字写得有些潦草,郝教授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勾画出来,一篇论文在他手里往往要看上半个月。”郝教授一生求真、唯实,他把真与实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副所长曾宪录教授回忆:由于郝教授的为人和学术地位,使得他在国内外的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威望,只要他给国外的同行写封推荐信,就可以把学生推荐到国外去留学,但他从来都是非常严格地按照标准推荐学生;如果发现有人冒充他的名义给国外写信,他会追回信件并严厉批评。在他这里,信誉高于一切。

  郝教授一生为人师表,不仅学问做得严谨,仪表也堪称楷模。“每次出差回到宾馆,郝教授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外衣脱下来,放到衣橱里挂好,晚上睡觉前,把裤子对角叠好,齐齐整整地放在床边。郝教授没有什么高档服装,但他给人的印象却永远那样整洁、儒雅。”和郝水教授一起工作30年的焦教授充满敬佩。

  先生重视教书,更重视育人。2004年,郝教授读到一篇老院士邹承鲁的文章,文章写的是老院士从事科研工作50年的体会,郝教授认为非常好,就亲自复印下来,给他带的研究生每人发一份。他教育学生做学问要甘于寂寞、甘于清贫、脚踏实地。

  面对许多国内精英人才滞留国外的现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郝水教授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家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黄百渠,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硕士生。说起恩师郝水,他满含感激:“1986年,我刚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就决定放弃国外生活,回国和老师一起搞科研。”回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郝老师的一封信,“信里语言很平实,没有大道理”。时隔二十余年,黄百渠教授依然清晰地记得信里的话,“你回来吧,我们正好组织一个团队,我们一起搞科研……”于是黄百渠回来了,和老师一同创建了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现在,黄百渠教授已经是该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及吉林省三十余项科研任务。像黄百渠教授一样被郝水先生召回的学生还有很多:后来多次获全国性奖励的博士生邢苗教授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宝教授都是。至今,刘宝教授还清晰地记得他从丹麦归来时,郝教授清晨5点钟去接站的情景。

  从教61载,郝教授成果丰盈,他善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他编著的《细胞生物学教程》、《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教材和参考书,被列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

  如今,郝水教授培养的6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多数人都已成为教授、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由于郝水教授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突出贡献,1993年他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颁发的高师院校教师一等奖;2004年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科学巨才

  郝水院士在科研方面的贡献主要在两个领域:一是主持国家生物技术“小冰麦染色体工程”研究项目。他和夫人何孟元教授一起,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全套小冰麦异附加系,并从中选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为我国北方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主持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研究,揭示了不少有关染色体高级结构及细胞化学方面的新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年轻学子,建成了在我国植物细胞学领域中少有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心。郝水先生在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成果颇丰,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次,并于2001年10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这些高深的生物学科研业绩,在常人眼里也许不易被感知和理解,但是历数先生一生所获的重要奖项,任何人都会惊叹这是一个奇迹。

  成大器者必有过人之处,寻其根由,他的学生黄百渠教授讲的一个故事,或可诠释一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实行到基层去搞开门办学,先生拎着行李来到通辽的一个小城镇,他的行囊非常简单,但有一个奢侈品——折叠式显微镜。这是先生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后归国时带回的宝物。招待所灯光昏暗,但先生全然不顾,拿出几个片子就凑到显微镜前观看,一看就是一个通宵。就当时的形势,谁都看不到科研的前景,先生能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他对生物学的热爱、对科学的痴迷。

  先生一生从没放弃过科研,即使在做校长期间,晚上也经常到实验室去做实验。生科院魏民副院长告诉记者:就在先生逝世前一周,他还同学校及生科院领导去公主岭省农科院转基因基地进行实地考察,风雪中留下了郝水院士不懈追求的坚实足迹。


  睿智校长

  郝水教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他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家的胆识和睿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而大胆地引进人才资源,挖掘发展潜力,使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出现了重大飞跃,为学校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水老校长一直关心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在任校长期间,他就针对农村师资短缺、基础教育师资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大力培养高素质中学师资的主张,受到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1985年,东北师大先后在我省的白山市、抚松县、东丰县等地建立了基础教育服务区和改革实验区,使东北师大树立了坚实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他是东北师大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长白山之路”的主要倡导者和坚定推动者,他开启了东北师范大学自觉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新篇章,为我国师范教育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郝水教授在任校长期间还全力倾注学科建设,坚持科技创新,由他创建的细胞与遗传研究所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生物学科成为东北师大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细胞生物学和植物遗传学研究水平长期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东北师范大学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壮丽篇章中,离不开郝水先生的智慧、离不开郝水先生的呕心沥血。

  近年来,老校长十分关注免费师范生教育,主动要求与免费师范生座谈,激励他们为基础教育服务。王丽教授感慨地说,在校园里,一遇到农村来的进修教师,郝教授都主动和他们聊一聊,详细了解农村学校的情况,有时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虽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他心系基础教育,他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爱心老人

  郝水先生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来不因为自己在学术界的显赫地位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郝水先生已是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一家三代五口人却还住在使用面积仅33平方米的房屋里,上下铺住了多年。直到正校长任职快要期满时,学校的教职工住房条件得到基本改善,他才搬进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2000年,学校又为他调换了一套新房,但搬家时,一生俭朴的校长夫妇坚持把原来铺着草垫子的旧床搬进去,后来在大家的说服下才添置了一点新家具。”焦教授讲的这段往事令人感慨。可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的生活接近吝啬的老人,却和夫人何孟元教授一起先后为“希望工程”、贫困大学生和灾区人民捐资。

  1998年,我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他捐赠一万元资助灾区人民。

  2001年10月,他将刚刚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20万元港币,全部捐赠给我省农村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以期能对我省的农村中小学有一些帮助。

  2002年和2003年,已有两批共100名优秀农村教师受到了奖励基金的资助。

  为缓解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郝水先生多次给在校贫困生捐款。2000年,在他的倡导下,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资助贫困生基金正式设立,首批启动资金30万元,其中郝水先生个人就捐赠10万元。

  忆起郝先生助学的一幕幕往事,学生们无不唏嘘感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郝水院士用他的一生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

  受人景仰和爱戴的一代宗师走了,怎能不令人扼腕痛惜。

  云天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一路走好!


东北师大师生沉痛悼念老校长郝水

1981年,郝水教授在实验田里观察小麦生长情况。

  本报讯(记者何威)惊闻老校长郝水先生逝世,东北师大师生不胜悲痛,连日来,纷纷在校园的网站上发帖,缅怀恩师、追忆先贤。

  生命科学学院李玉新:寻真理觅真知可谓毕生求真,为师表重师德堪称一代人师。

  教务处王奇: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红流丹,李艳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园丁无悔六十年,情洒校园,誉满人间,弟子神州祭先贤!

  宣传部王丹彤:先生英名留青史 ,堪为后学树楷模。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马晓燕:长记慈惠传后世,永留典范在人间。

  北京高校东师中文系校友:六十年钻研学术坚守白山黑水淡泊致远学而不厌无愧世纪泰斗,五十载耕耘杏坛哺育英才贤俊深厚博大诲人不倦堪称一代宗师。

  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刘志伟: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郝先生,您用自己光辉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什么叫做燃放生命;您的精神与风范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先生一路走好!

  生命科学学院冯景新:学通中西,吾辈楷模!

  教育科学学院缴润凯:真正之大师,纯粹之典范!致以最沉痛的悼念!


深切缅怀郝水老师

吉林大学(原军需大学文职少将)博士生导师、教授 李彦舫

郝水教授在给博士生颁发学位证书。

  惊悉郝水老师不幸辞尘,学生闻耗,悲痛万分,泪飞倾盆,虔撰小文,来表深情。

  我于1957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有幸成为郝先生最早期的学生之一。郝教授启迪思维,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通之以理,动之以情,德高身正,堪为师表。

  转眼53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我毕业后一直与恩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因此激励了我的一生,在我从教几十年的道路上,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每一步。

  1993年,郝先生誉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作为学生亦觉得兴奋异常,遂集合在长春的所有弟子,一起为恩师举行了小型庆贺晚会。席间郝先生动情地说:“如有来生,我还做一名教师!”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家,诲人不倦如是!

  我与郝先生的联系几十年从未间断,一次去先生家里看望先生,先生开玩笑说:“这是老学生。”何老师立即说:“这可不是一般感情的老学生”。

  最后一次面见先生是在两个月前,我陪先生一起参观了省农科院的实验室和公主岭的试验田。我们一起畅游畅谈,没想到这一面竟成永别! 

  先生今日驾鹤西去,从此难觅音容,万语千言,难陈悲痛!郝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愿先生在九泉之下安息!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