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教育时文 >
赵塔里木:一流大学,因民族特色而兴
时间:2014-09-29 11:17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赵塔里木 点击:
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唯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

 建设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改变世界音乐格局的“西方中心论”,使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引人瞩目的地位,能够体现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必将成为最为有力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习主席的这番话对于中国音乐学院来说,有着极为明确和令人振奋的指导意义。

  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唯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色,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格局中发挥着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创校兴学——中国需要一所民族的音乐学院

  为民族特色而生、因民族特色而兴的天赋,注定了中国音乐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无可替代的特殊优势和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

  中国音乐学院的创立与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艺术教育正处在革故鼎新、探求特色之路的历史进程中。在1963年8月6日北京召开的音乐舞蹈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出:“要以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音乐舞蹈为主体,单独成立民族音乐舞蹈院校和表演团体。”根据这一指示,经文化部统筹规划,由周总理亲自决策选址并亲自命名,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在原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部分系和中国音乐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建校初期的中国音乐学院即从全国汇聚了一大批民族音乐大师。广大师生以继承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为己任,深入农村、牧区,向祖国传统音乐文化学习,探索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规律,努力实践建立中国民族音乐体系的设想。因为有着明确的办学理念指引和雄厚的师资基础,学校在成立的短短两年时间之内,就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开展民族音乐研究工作及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为后来形成优良的学术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特色——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改变世界音乐格局的“西方中心论”,使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引人瞩目的地位,能够体现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必将成为最为有力的支撑。

  中国音乐学院创建的初衷就是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因此,民族音乐既是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一直以来追求的核心价值。学校的历史曾因文革而中断过,但秉承民族音乐优良传统、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音乐学院建设者的身上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中国音乐学院的历代领导者,都对学校办学所要坚持的基本理念、根本定位和主要特色做过深刻的思考。在中国已经有了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之后,为什么还要成立一个专门以民族音乐为特色的中国音乐学院呢?中国音乐学院区别于其他音乐院校而独立存在的、最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其身上所担负的、历史所赋予的传承与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崇高使命。这正是它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体现。建校五十年来,学校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承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理念,以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为办学特色,以打造中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办学定位,努力实现构建融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为一体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这一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和任务。

  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个含义有两点,一是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应当由且必须由中国音乐学院承担,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样一个千秋大业绝不可能仅仅依靠中国音乐学院一家来独立完成;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音乐学院要主动担起重任,起到引领性的主导作用,积极创造平台,整合中华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和教育资源,带动全国各区域共同来完成这样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二是在这个体系中,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和表演实践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年来学校表演人才培养成果丰硕,一定是建立在强大的理论和创作支撑的基础之上的,是体系建设的成果,三者需要相互支撑、整体发展,才能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和丰富的实践成果,但在自身理论建设的层面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高举旗帜——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是绝对真理,这所民族特色浓郁、代表中国民族音乐最高殿堂的高等音乐学府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奋斗。

  2004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给金铁霖院长的亲笔信中写道:“民族音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我们认为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们以往一直所坚守的传承民族音乐的实践之上,对中国音乐学院的建设提出了适应时代和国家发展要求的新的更高的目标。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作为两任总理寄予厚望的一所具有特殊使命的高等院校,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将民族音乐教育前辈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事业继承和推动下去,在培养高水平民族音乐优秀人才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将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2009年,我们分析了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和主要任务,再次明确和强调了这样的建设目标:“要旗帜鲜明、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民族音乐研究、创作和艺术实践为办学定位和特色,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使学校成为中国民族音乐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民族音乐科研和信息的中心,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和展示的窗口;把学校办成具有时代精神、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

  围绕这样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特色立足、质量立校的观念,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高精尖的办学定位,保持始终站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最前沿,引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民族音乐的特色优势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令业界瞩目,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与国际一流音乐院校的合作交流逐步增多,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期中,学校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努力有所作为,走上国际舞台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对话,通过音乐文化的交流传播悠久灿烂的中国民族音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国音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赵塔里木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29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