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名师列传 >
郝克明: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的引领者
时间:2013-12-23 08:4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桂青 点击:
郝克明先生从教61年来,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长期致力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决策咨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者按 郝克明先生从教61年来,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长期致力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重大决策咨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她仍活跃在推动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前沿。近日,“郝克明教育科研成果研讨会”召开。总结她的教育思想和科研成果,对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育战略研究,激励中青年研究者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郝克明(右一)“教育与人类发展杰出贡献奖”。(图片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提供)

  她亲身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次重大决策的研究和制定,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是我国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的开创者,由此填补了我国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

  她是中国教育科学界唯一一位从“六五”到“十一五”连续6次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研究项目的专家,每项研究成果都获得了国家级奖励,是教育科研领域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最高奖项最多的专家之一。

  2012年教育部授予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200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授予她“教育与人类发展杰出贡献奖”殊荣。

  如今,她已进入耄耋之年,仍在继续进行关于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重大课题的研究。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郝克明教育科研成果研讨会”上,人们再次领略了这位教育思想家、战略家的成果和风采。她从教已61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北京大学调入教育部工作以来,曾担任教育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从第一线退下后,她创建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被推选为会长,并被聘任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组长。

  学术贡献:发时代先声,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1980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的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大发展,同时要求对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作者正是郝克明。

  改革开放初期,招生工作停止达10年之久的高校亟待恢复和发展,学界不少同行正在研究探索高等教育如何大发展,但尚未有人从“结构”切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问题。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她对新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初露端倪,同时预示着一个崭新领域——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正在由她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含辛茹苦地开拓。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郝克明开创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先河,不仅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科学决策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创建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新学科,填补了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伴随着她的研究,在她的引领下,大批教育宏观战略研究者不断涌现,充实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决策的“智库”。

  对教育结构的研究,是郝克明教育战略研究事业的重要领域。她一直坚持教育结构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相适应。

  发表这篇文章不久,郝克明从北京大学调入教育部,承担了“六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不少人认为高等教育大发展就是大办本科高校,而现有的本科高校在办学模式上又有向北大、清华等研究性大学看齐和趋同的趋势。郝克明认为,只注意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发展,不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不注意高校层次、类型、结构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很难满足广大青少年进入大学学习和自身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她的研究成果为当时中央提出关于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和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状况等重大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项课题研究结题后,郝克明并没有停止对教育结构问题的研究。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她近20年连续追踪研究宏观教育结构问题,而且与时俱进,不断提出符合教育发展新需求的结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

  20世纪90年代,郝克明担纲“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将着眼点从高等教育拓展到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全局,根据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针对各级各类教育缺乏相互沟通和衔接、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滑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她亲自撰写的课题研究总报告首次提出,21世纪,在我国应构建社会化的、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志趣、不同学历、不同需要的人,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和学习途径,还勾画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以及与学校后的继续教育如何相互沟通、衔接的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示意图,受到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应该指出的是,针对当时有些专家认为应取消中等职业教育,甚至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提出中国在2020年应取消中等职业教育等论点,郝克明鲜明地提出:“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对中职毕业生仍有很大需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如果忽视或者削弱中等职业教育,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郝克明在所取得的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重大成果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统一。

  郝克明领衔的“八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21世纪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就1992年至2010年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等进行研究。以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为例,课题组对全国2400多个县级单位经济社会状况13项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和教育状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目标的研究预测。许多观点和意见为国务院研究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2000》及《实施意见》所采纳。

  知晓1994年出版的《中国教育地图集》者都会钦佩这项源自上述重大课题的神奇创意作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状况以及教育与经济、人口、民族、地理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从中一目了然,包括了1600万个数据、240幅彩色地图和400多幅图表,直观地反映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状况,显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一些重要的基础教育指标还展示了全国2000多个县的情况,不仅是定量的而且是定位的。《中国教育地图集》在国内受到国家领导人、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誉为教育科学与地图科学结合的创举,以陈述彭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给该项成果以“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它在国外教育界也引起了震动。郝克明在应邀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学时,以她对中国教育研究的深厚造诣,并充分运用这本教育地图集,深刻、生动地讲解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特点和趋势。该校教育学院院长苏珊博士说,郝克明的演讲不仅非常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演讲中引用的中国教育地图集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还没有,中国教育科学工作者在教育战略研究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创意很值得我们学习。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为感谢郝克明的精彩演讲,以郝克明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

  除了教育结构体系和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外,对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是郝克明教育研究史上的一颗硕果。

  说起来,又是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1986年五一节的清晨,住在北京大学宿舍区的大法官周道鸾从睡梦中醒来,意外地发现一位学者模样的女士守在门外。看样子,她已等待多时,尽管天正刮着大风,裹挟着沙尘。她就是郝克明。她向周道鸾请教,高等教育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法律人才。之前,一些法律界人士不断反映,法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会断案子。无独有偶,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也曾发表文章大声疾呼,如果医学教育不改革,高级医生不是后继乏人,而是后继无人。

  这些时论,引发郝克明对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问题的深入思考。她指出:“新中国建立的学位制度包括后来的恢复,培养出一批批硕士、博士,延续的仍然是欧洲中世纪和苏联培养学术性人才的老路。结果,农科培养出来的只是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而不是高级农艺师;医科培养出来的是基础医学研究工作者,而不是高级医生;法科培养出来的是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而不是高级法官。”令她担忧的是,“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正在兴起,急需大量高级农艺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法官、高级医生等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到哪里去培养,谁来培养,怎样培养?”

  为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郝克明申报和领衔了“七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她领导课题组以农科、法律、金融、新闻、财会、临床医学和工科的部分学科等10个学科领域为重点,深入社会有关行业和部门,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6种途径。这项研究不仅得到吴阶平、陆元久、厉以宁等著名专家的赞同,而且受到国务院和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推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为国家设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是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观察和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新建树,也是她开创的我国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初,郝克明主持“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跨进学习社会——关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的基本框架。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要把报告中的重要理念和观点吸收进正在研究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季明明说:“郝克明终身学习思想研究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推进我国全民终身学习所进行的长期的、艰苦的探索和创新,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郝克明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世界终身教育研究的理论宝库,对于建设和办好开放大学,对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伟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为了深化对终身学习的研究,推动我国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她足迹遍布全国17个城市和乡镇,十几个企业,十余个开放大学、电大和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同时,她还积极为地方政府以及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帮助。上海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规划和实践具有探索性、先行性特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说:“今天上海终身学习态势的形成,每一步都体现着郝克明先生关于终身学习思想的引领。”她的大量调研、考察,为她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郝克明在研究终身学习过程中,敏锐地预见到现代信息技术可能带给教育的深刻变革。2012年国内6所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开放大学,这里面凝结着郝克明的心血。她怀着满腔热情,带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咨询组专家30余次深入试点学校调查研究,为开放大学的改革、创新和领导决策提供了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说:“郝克明先生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战略转型。”

  郝克明致力于教育宏观战略研究近30年,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谈松华说:“郝克明教授在不同时段所研究的课题,都与当时国内外教育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与国家教育重大决策紧密相关。她做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意义的回答。”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