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名师列传 >
周小燕:“终身教授”干终身(3)
时间:2012-07-20 09:58来源:教育部网站 作者:综合 点击:
为学生歌唱的中国之莺 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 本报记者 张烁 她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之莺,其声清扬,其音婉转,从巴黎飞回故乡,从上世纪飞到当今。 她今年94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60多年来,她把一个



为学生歌唱的“中国之莺”
——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

本报记者 张烁

她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国之莺”,其声清扬,其音婉转,从巴黎飞回故乡,从上世纪飞到当今。

她今年94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60多年来,她把一个又一个学生送上国际舞台,创造了中国歌剧艺术的辉煌时代。

她叫周小燕,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她说:“我是终身教授,就要教一辈子。”

“学好了要替中国争气,一定要回来!”

1947年6月,首届“布拉格之春”音乐会上,30岁的周小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她一袭旗袍,水晶般纯净的嗓音,娴熟高超的演唱技巧,使无数观众为之倾倒,从此“中国之莺”的美名流传了开来。

“布拉格之春”帷幕落下,世界歌剧之门开始向周小燕敞开:瑞典、挪威、芬兰、美国……邀请函雪片似的飞来,周小燕成为各大歌剧中心争相邀请的艺术家。然而,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她决定回国。“出来的时候,我父亲跟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第二句是学好了要替中国争气,一定要回来!”周小燕说这话时声音有些颤巍巍,却一如当年那般坚定。

周小燕永远忘不了小弟的死。幼弟周德佑在抗战中殚精竭虑,在生命最后一刻,他告诉亲人:“我不行了,但是你们一定要坚持抗战到底。”1937年,回武汉度假的周小燕,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毅然走上街头,用歌声唤起人们的觉醒和斗志。《长城谣》、《歌八百壮士》、《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等抗日名曲,都是由她首唱,传遍大江南北的。

“在国外,除了我自己享受‘夜莺’的荣誉外,又怎么样呢?”1947年,周小燕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她参加了上海学生发起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到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演唱。学生们将一面面锦旗送给她,上面写着:“唱破阴湿的天”、“从黑暗唱到天明”。

当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育才小学,邀请周小燕为孩子们担任声乐老师。从那时起,周小燕开始步入音乐教育领域。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不久,她又接到通知,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第一届文代会成为我生命的转折点”,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周小燕激动地说:“我觉得我找到了工作的方向。”

“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

第三届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第一名、帕瓦罗蒂国际歌唱比赛大奖得主张建一,旧金山梅洛拉歌剧声乐比赛大奖、北美歌剧演唱比赛第一名得主高曼华,一年内连夺3次国际声乐比赛大奖、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的廖昌永……这些著名歌唱家都出自周小燕门下。

“中国人不是只会唱‘咿——’和‘啊——’吗?”1984年,周小燕带领学生参加第三届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时,评委觉得“很是奇怪”。可很快,评委服了:“你们一唱,我们的耳朵就像警犬一样竖起来了,这么精彩!”“人家说中国有好嗓子,我相信。不过,我觉得还是你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主任评委当即预言:“我看不要20年,我们欧洲的歌剧舞台将被你们中国人占领。”

是啊,谁会想到,如今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的歌唱家廖昌永,当年是个赤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农家孩子呢?廖昌永还记得,第一次在校门口见到周小燕,紧张的心怦怦乱跳,吓得逃到马路对面,连照面也不敢打。那时,他不仅钢琴、乐理基础差,而且一开口就有浓浓的四川口音,这是学声乐的大忌,是周小燕把他带回家,一句一句纠正。直到现在,廖昌永最爱唱的一首歌仍然是《老师,我总是想起您》。

谁又会想到,如今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最早是唱男中音的呢?“那时分在周先生班上,她一听就说,你不是男中音,你是一个大号男高音、戏剧性男高音。”魏松笑道:“没有周先生当时给我定的声部,大家可能在舞台上就看不到我了。”

还有刘捷,当年的东北铁路工人,是周小燕给了他复试的机会,使这位差点进不了音乐学院的小伙子,成了“文革”后中国第一个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的男高音。

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有人说,周小燕就像一座大山,让学生踩着她的肩膀,步入世界歌剧的殿堂。周小燕说:“一个人能够成演员,老师只是引路人。”非典时期,一些高校被迫停课。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办公室电话响了,电话那端传来周小燕的声音:“张书记,我难受死了。我不能承受没有学生的生活,他们就是我的生命啊。”

“虽然是用‘洋嗓子’,但首先要唱好中国歌”

“虽然是用‘洋嗓子’,但你是中国人,首先要唱好中国歌。”周小燕一贯强调这样的原则立场。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一次音乐会上连续演唱外国曲目,只是在加演时唱了一首中国曲目《长江之歌》。周小燕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他:“中国人为什么不把中国歌列为音乐会正式曲目?”她还经常说:“要是没有中国做后盾,在外国谁看得起你啊?唱得再好,人家不要你!”

如今,爱国之情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每次音乐会必唱中国曲目,已成为周小燕班上一条不成文的班规。学生高曼华说:“我虽然在外面演了这么多的西洋歌剧,但我永远不忘我是一个中国人。”

对出名后的廖昌永,周小燕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次,廖昌永到周小燕家,说最近要到外地演出,并随口说那是个小地方,随便唱唱就行。周小燕严肃批评了这位得意弟子:一个演员无论到什么地方、为什么人演出,都要认真负责。随便唱唱,不尊重观众,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周小燕对学生有严,更有深深的爱。山东姑娘李秀英,家境不富裕,周老师就让她搬到自己家住。秀英要出国比赛了,周老师递上“红包”,让她买身演出服。秀英要出国深造了,周老师请她进餐馆,告诉她西方礼仪和西餐的吃法。秀英说:“每次演完,听着掌声、欢呼声,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远在上海的周先生。”

在对周小燕的访谈中,她一直端庄地坐着。即使累了,用手撑着沙发,但身体依旧挺直。她是优雅的,她也常常这样教育学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礼貌,也是尊重别人。”

周小燕还是一位铁杆球迷,她认为足球和歌剧有许多相通之处,都需要全方位的配合。“我已经90岁了,就像踢世界杯足球赛,我刚踢完上半场,我还要努力踢好下半场!”周小燕说。如何在如此高龄再来踢好“下半场”呢?她回答:“那就是踢进两个球:一是培养更多爱祖国爱人民、能走上国际舞台的歌唱家以及德艺双馨的教师;二是真正原创一部国人喜爱、能唱响世界的中国歌剧。”
周小燕:“终身教授”干终身
金嗓丹心的“中国之莺”

为学生歌唱的“中国之莺”
周小燕:“中国之莺”永远为人民歌唱
学生眼中的周小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