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政策法规 > 教育部文件 >
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时间:2014-08-19 09:02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教育部 点击:
近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中小学学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学”团体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和安全责任机制等作了规定。

 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

  (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健康发展,规范和引导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以下简称:境外研学旅行)是指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在学期中或者假期以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

  第三条 境外研学旅行应当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目的,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丰富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增进与国外中小学学生的交流和友谊。

  第四条 举办和实施境外研学旅行要遵循安全、文明、实效的原则,符合中小学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五条 举办境外研学旅行要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具有明确、有益的教育目的和适当、周密的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和体验学习贯穿始终。

  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

  第六条 境外研学旅行要注重活动特色,丰富教育内容,可以选择或者包含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主题活动。

  第七条 境外研学旅行的举办者选择与境外学校、夏冬令营营地等机构合作的,要通过相关渠道核查境外机构的合法性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承接条件,并应在活动宣传阶段即向拟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其家长做出说明。

  境外研学旅行需委托旅行社办理出境手续、安排境外食宿等事项的,应选择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第八条 境外研学旅行的举办者同拟合作的旅行社、境外机构应当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者协议,其内容应当至少包括:合作事项和标准、各自权利和义务、合作期限、争议解决办法等。

  对于需要乘坐汽车长途旅行的,应在合同或者协议中就车辆性能、安全车速、司机规范等予以明确约定,避免出现车辆老旧、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情形。

  第九条 举办者不得因与境外机构合作而自行声明免除自身对境外研学旅行的责任义务。

  第十条 境外研学旅行一般应以小学四年级以上年级的学生为主体,组织三年级以下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参加活动的,举办者应当依法特别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第十一条 境外研学旅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应事先进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2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除非特别需要,不宜组织跨国多地的境外研学旅行活动。

  第十二条 选择境外研学旅行目的地,应在兼顾气候、交通、卫生、语言、食宿等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环境安全、友好、文化内涵丰富、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注重体验多样性文化,不宜偏重单一国家或者地区。

  境外研学旅行的举办者要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规避战争、疾病、灾害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国家和地区。

  第十三条 境外研学旅行的举办者事先要以书面形式将活动内容、境外食宿安排、所需费用(含保险费用)、文明安全等事项告知学生和家长。

  学生家长要审慎选择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并向举办者提供书面的署名同意书和学生健康证明。

  第十四条 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举办者要与学生家长就监护权委托等事宜依法签订协议,并可就学生违反团队规则或者因离团发生意外的责任归属和处置办法等依法做出书面约定。

  举办者要为学生全员和带队教师购买涵盖活动全程的医疗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五条 举办者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行前培训和说明工作。

  举办者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手册、讲座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必备的安全知识,注意保管好个人证件和随身物品,牢记带队教师和我国驻外使领馆以及当地报警电话,掌握当地交通、公共安全、饮食等基本常识,留意交通工具和住所的紧急逃生路径或出口,规避和远离危险区域和场所,知晓应对突发情况的自我保护措施和求助方式等。

  举办者要加强学生的文明出游教育。要以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文明出游知识,掌握基本文明礼仪和目的地风俗禁忌等常识。强化团队精神和纪律意识,提升展示中国青少年良好风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举办者要在行前向家长介绍活动行程和注意事项,提醒家长保持活动期间联络方式畅通,做好学生行前准备工作。

  第十六条 举办者要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做好相关信息的备份工作,以备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提供。在境外期间,举办者要通过适当方式向学生家长及时沟通活动进展情况。条件允许的,可以每天向学生家长通报情况。

  第十七条 举办者要为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组配备随团带队教师,并指定1名带队教师为领队。团组的带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的团组,需酌情增派带队教师。举办者应在出行前培训带队教师掌握紧急救险和医学急救的知识。

  带队教师要熟悉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含相关法律规定情况),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较强的执行力,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第十八条 在境外期间,领队和带队教师要协调落实教育教学活动,临机处置和排除交通和其他安全隐患,配备应急药物,关注学生的饮食卫生,并常备护照复印件等学生信息。

  遇有危及学生人身安全或其他紧急、突发情形的,领队和带队教师要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我驻外使领馆和举办者报告。

  第十九条 举办者要根据成本核算,事先向学生和家长详细说明其负担费用的构成,依法订立合同。

  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中牟取经济利益。

  第二十条 中小学学生参加非本校组织的境外研学旅行的,家长应当告知学校。一个学校有超过5名学生参加同一个境外研学旅行的,学校应当告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扩展阅读一

规范研学旅行活动 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答记者问

  为规范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促进活动健康发展,保障师生在境外的安全,教育部制定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日前,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概念是什么?

  答:近年来,中小学学生赴境外参加夏(冬)令营等活动日益频繁,形式也日益多样。为更加准确地反映这种情况,《指南》梳理和归纳了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指南》所称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是指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在学期中或者假期以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

  问:您如何看待中小学学生赴境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答:中小学学生参加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是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纲要》要求要加强中小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多年来实践活动证明,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增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很有帮助。举办活动的中小学校也以此为抓手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问:教育部为什么要制定《指南》?

  答:近年来,以夏冬令营为主要形式的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日益活跃,其活动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暑期来临,为促进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健康发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我们编制和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为社会提供方向性和规范性做法。《指南》强化了安全、文明、实效的政策导向。指导主办者从方案制定到组织落实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保障、落实学生安全教育。

  问:教育部为制定《指南》做了哪些工作?

  答:2012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教外监[2012]26号),为规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较好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活动,请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开展调研,走访中小学校、相关政府部门和市场企业,结合政协代表提案和部内各司局意见制定了《指南》。《指南》吸纳了一年来国内外的大量调研成果,明确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定位,强化了对研学旅行活动全过程的规范标准。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质量,努力营造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问:《指南》的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指南》强调安全出行和寓学于游。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特别在操作性方面,规范了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希望能够形成社会的共识和监督。

  问:您认为《指南》发布后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制定《指南》是希望能为社会提供方向和规范性做法,逐步引导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举办者规范和完善活动举办流程。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下属国际合作与交流机构以及校外教育机构要率先贯彻落实《指南》的各项要求。鉴于目前存在多种市场行为,在此提醒广大中小学学生和家长要增强安全、文明意识,强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特别是在选择参加由教育机构等以外的机构举办的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时,要关注举办者的条件、关注活动内容、关注合同条款,可以参照《指南》的内容与举办者协商,尽最大努力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当然,仅靠《指南》无法完全解决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国家通过组织行业协会的方式为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举办标准和参考;有些国家在国内外信息沟通与传递方面做法成熟。我们将继续积极研究,不断探索规范研学旅行活动的方式方法。

扩展阅读二

假期境外研学旅行如何把握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014年08月08日  作者:杜冰   来源:光明日报

  ●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以中学师生、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为主体的志愿性多边国际组织。在中国的项目如图(上)

  ●ITERO跨文化体验项目平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针对18岁以上成年人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26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共建的跨文化交流平台。

  近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教育部表示,一方面,多年来实践活动证明,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增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很有帮助,举办活动的中小学校也以此为抓手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但另一方面,以夏冬令营为主要形式的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日益活跃,其活动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假期境外研学旅行究竟该如何把握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受访人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宗 瓦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本中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师生交流部副主任 金 雷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师生交流部主任助理 李 阳

  境外研学旅行指什么

  记者:“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确切含义如何界定?

  宗瓦:根据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指南》),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是指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在学期中或者假期以集体旅行和集中住宿方式,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

  记者:国际上境外研学旅行有什么活动内容?

  金雷:美国夏令营的餐饮、健康服务人员及各种类型的营地顾问都持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比如登山运动营的顾问,要具备体育卫生、攀登运动、野外生存、紧急自救和救护他人的知识技能,还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学。

  日本除了拥有像美国那样诸多的夏令营和营地协会外,作为游学夏令营性质的修学旅行颇具特色,并被纳入国家的整体教育制度体系。

  在德国,暑假前每个城市都会制定、发放“学生暑假活动册”,父母和学生也可以在网上随时查询活动册并进行选择。

  李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2007年与美国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合作以来,2013年度合作项目已增长了13%。今年7月,共有38名来自美国、意大利、土耳其、阿根廷和丹麦的高中生来华参加AFS暑期文化体验项目。他们分别在天津、四川成都和辽宁鞍山进行为期1个月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交流。2015年,还有法国、澳大利亚、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生计划前来。

  记者:我国目前境外研学旅行整体状况如何?

  王本中:首先,应该对这种活动有一个基本的定位,这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其主体是学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去学。第二,其主导者是组织者,要设计好的学习内容、活动方式等。

  目前,我们的夏令营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活动的品格品质,提升其教育性,提升学生对其活动的体验,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现在这些夏令营正在经历一个跨国意义上的发展,即从跨国到双边再到多国。

扩展阅读三

聚焦暑期生活:研学旅游如何学游兼得?

2014年08月18日  作者:王强 沈大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聚焦师生暑期生活系列报道①

选择机构有讲究,游学内容有规定——

研学旅游如何学游兼得

  编者按

  暑期本应是师生们休息放松的时间,但是,如今提起暑期生活,不少师生却喜忧参半。今年的暑期已过大半,师生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样?游学是否如有些人描绘的那样已沦为“牟利游戏”?这些年越来越火爆的培训班是否依然如故?体育场馆开放是否还需加把力?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聚焦师生暑期生活系列报道”,重点分析报道这些热点问题,敬请关注。

  “求推荐适合初中生参加的研学团。”今年暑假期间,家住北京的学生家长李女士到处请人为孩子推荐合适的境外研学团。经过挑选,李女士最终为孩子选择了一个收费1万多元的赴日本研学旅行团。

  眼下,正值暑期外出旅游的高峰。既能到境外参观游玩,又能在玩中“充电”,参加研学旅行成为时下不少中小学生的首选。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组织机构和路线?研学旅行和一般的旅游区别在哪里?参加研学旅行要注意些什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应主要学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动辄好几万,选什么样的机构有讲究

  “想让孩子走出国门长长见识,但是现在中介机构和旅行社太多了,都不知道该信哪个。”暑假已经过半,南京市民王先生还在为孩子到国外研学旅行的事纠结。

  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像王先生一样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去,体验和感受异国风土人情,这也催热了研学旅行市场。

  记者在百度输入关键词“游学”,立即跳出各种充斥着“爱学澳洲经典体验游学营”、“名流之都纽约英语寄宿营”、“美国顶尖名校圆梦亲子游学营”等字眼的网页,两周左右的行程报价达三四万元。

  重庆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参加一趟美国夏令营就花去了4.5万元,而这是她自己半年的工资。王女士说,作为消费者,虽然觉得游学机构定价虚高,但无法确切了解游学价格的形成,只能“认宰”。

  对此,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世纪明德”)副总裁黎明分析说,从国际上来看,研学旅行在美国、日本等国是非常成熟的产业,在这些国家,几乎每个中小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研学旅行或夏令营活动,而中国的研学旅行行业刚刚起步,需求旺盛,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机构却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黎明建议家长尽量选择教育机构特别是专业的夏令营机构组织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作为教育与旅游的交叉产品,应该由教育机构来主导设计和执行,旅行社可与教育机构合作,承接部分旅行的职能。”黎明说。

  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简称“苏教国际”)主任贺兴初提醒家长要做到“四看”:一看资质,看有没有向主管单位缴纳质量保证金等;二看举办机构的经验;三看游学组织的信誉和口碑;四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游学组织能够调动的资源和能力等。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看来,定位不明、重利轻教是造成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研学旅行的本质特征是体验教育,尽管这种教育的宗旨可能是隐蔽的、了无痕迹的,但它是研学旅行的灵魂。教育的本质决定研学旅行具有公益性,因此,研学旅行组织机构不能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必须坚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

  是游还是学?思考体悟是关键

  7月21日,一架由苏教国际组织的赴英研学旅行团搭乘的航班因技术原因,临时紧急降落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机场。

  事情发生后,苏教国际立即启动响应机制,一系列及时、有效和透明的应对举措,让团队师生的情绪平稳了下来,也让身在国内的家长悬着的心渐渐放松了下来。

  参加这次研学旅行的南京学生周子高(化名)从小学六年级起,就开始参加研学旅行,到过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周子高告诉记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总是能碰到一些新鲜事,这些宝贵经历能让自己逐渐变得成熟。在国外,参观国外中小学和著名高校,走进他们的课堂;到外国人家里寄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欣赏国外的自然风光、城市和乡村美景等,整个过程感觉很有收获。”

  周子高的父亲周先生说,几乎每年一次的研学旅行,着实让孩子变化许多。“从整理衣服到规划作息时间,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提高了,外语水平也有明显进步。我相信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回过头看这一段经历,会觉得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周先生说。

  在世纪明德总裁王勇看来,研学旅行与一般的旅游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王勇认为,研学旅行属于教育活动的范畴,它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而一般的旅游很难具备教育活动的功能和意义。从行程安排上来说,研学旅行是学习和观光并重,即便是普通的景点参观,研学旅行也是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参观考察,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贯穿研学旅行全程。

  贺兴初表示,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一次独立随团的游学之旅,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的意识。境外研学旅行重要的不仅在于学,更在于悟,学生所听到的、看到的都可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研学旅行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它不是单纯的校外活动,因具有团体性、丰富性、体验性和娱乐性而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孙云晓说。

  规范境外研学,学习内容不少于行程一半

  贺兴初说,从苏教国际组织的赴境外研学旅行情况看,今年的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去年5521人,今年3500人左右。而近几年,参加世纪明德组织的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的人数相比苏教国际略少,但该机构今年组织的国内夏令营参营师生数高达10万人。

  近年来,教育部、各省教育部门纷纷下发文件对研学旅行进行规范,对主办、承办单位资质要求给予明确,对项目的设计和活动安排提出更高要求。教育部今年7月颁布的《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规定,举办者要为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组配备随团带队教师,并指定1名带队教师为领队。团组的带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学生年龄结构偏小的团组,需酌情增派带队教师。

  “今年暑假共有30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我们组织的赴境外研学旅行项目,而随团教师、境外营地的领队以及苏教国际的工作人员达到了587人,师生比15.4,尽管安全成本增加了,但是安全系数提高了。”贺兴初说。

  《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规定,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要注重活动特色,丰富教育内容,可以选择或者包含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主题活动。

  今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七厅局发布境外修学旅行新规,其中也明确要求教育内容不能少于2/3。贺兴初分析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该省以往存在的一些国内外机构和个人“跑学校”推广线路的情况,今年得到了明显遏制。

  孙云晓认为,除学校以外,应鼓励更多主体参与研学旅行,特别是应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公益组织等的积极性,利用各自的优势来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研学旅行教育体系。(记者 王强 沈大雷)

  《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18日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