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聚焦艺考培训乱象:“速成”的圈套
时间:2012-04-27 10:04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兴华 点击:
艺术培训机构是如何欺骗考生的?又是谁在误导考生?如何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速成”的圈套

——聚焦艺考培训乱象

  艺考成为一些想走艺术路线或者走捷径进入大学的考生的不二选择,艺考热让艺考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蒋跃新 作(新华社发)

 

  图为山东省青岛市某模特培训学校里,备战艺考的高三学生在练功。2012年山东省报名参加艺考人数达8万多人,维持在历史高位。CFP供图

  四月份是高考艺术生“发证”的时候。但是,选报播音主持专业的汪莉却始终没有等到合格证书的到来。她找出春节前到北京某培训中心参加培训时签的“包过”协议书,拨打协议书上的手机号欲问个究竟,听到的回音却是“你拨打的是空号!”

  据汪莉诉说,自己文化课成绩不好,音、体、美也没啥特长,在老师和父母的劝说下,她只好选了播音主持专业。她报的是“特训班”,时间是3个月,培训方承诺:名师上课,签协议“包过”,培训费两万元。“现在钱花了,专业没有过,找谁去啊?”汪莉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像汪莉这样上当受骗的艺考生还有很多。

  艺术培训机构是如何欺骗考生的?又是谁在误导考生?如何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本报记者 张兴华

  1 “包过”协议只是诱饵

  没有固定地址、没有合格教师、没有办学资质,这些短期艺考培训“三无草台班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换一个网站,换一个名堂。受骗了,根本找不到人。在圈内,用“包过”做噱头,招揽艺考生已是公开的“秘密”。

  目前,艺考培训名目繁多,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记者登录百度网站以“艺考培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达169万条,其中绝大部分是夺人眼球的广告宣传。“名师上课”、“考官指导”、“快速提分”、“专业速战”、“协议包过”,打开培训机构的网页,大多充斥着这样的承诺语。家在济南市平阴县的汪莉,就是在这些诱人的承诺下,走上被骗之路的。

  “2012年1月10日,寒假统考成绩公布,我考了405分,在全班67名同学当中,排在第55名。这意味着走普通文化课高考之路根本上不了本科。于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动员下,我决定参加艺术高考。当时挺迷茫,有病乱投医,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查信息。”汪莉回忆说。

  “我在北京明星艺考培训网页上,看到‘通过率100%’的承诺后,真动心了。马上点击了‘报名咨询’,顺着网站页面上的指引,我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我没有音乐和美术的特长,能报考艺术专业吗?’对方立即回复:‘报考播音主持,有名师帮助你。’我又问:‘我家在济南市平阴县,到哪儿参加培训?要准备多少培训费?’对方过了一会儿回复:‘北京。考前普通班6700元,特训班两万元。’我问:‘什么是普通班,什么是特训班?’对方答:‘艺术素质有一定基础、不需要特殊强化的,是普通班;艺术素质基础薄弱、急需名师强化的是特训班,像你这样的必须进特训班。’我又问:‘能不能保证专业通过?如果不能通过怎么办?’对方回答很肯定:‘特训3个月,保证专业通过。双方签订协议,不过退钱!’……就这样,我一步一步进了圈套。跟父母要上钱,到北京参加了3个月的艺考培训。谁也想不到,报考了6所大学,没有一所能拿到‘过关证’,退钱?上哪找他们去啊!”汪莉一脸的焦灼和无奈。

  据汪莉回忆,她参加培训的地方在北京东三环十里河附近的一座写字楼上。“100多名学生挤在一个中等会议室里,开头几天上课的几位教师讲得还不错,后来上课的教师水平就良莠不齐了,而且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更换。我们都是来自外地的,有协议约束着,谁也不敢提意见。”

  记者根据汪莉提供的地址进行了暗访。举办艺考培训的办公室和会议室,现在已经成为一家饮料批发公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培训机构有长期的,有短期的。长期的相对固定,像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高校集中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上百家。短期培训机构更多,根本没法统计,他们没有固定地址,没有合格教师,没有办学资质。实际上是‘三无草台班子’,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换一个网站,换一个名堂。这样的‘草台班子’,欺骗性更大,你受骗了,找人都找不着。”汪莉参加的这个特训班,实际上就属于这一类。

  据介绍,汪莉所在的高中是县里的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都较差,报考艺术的考生较多,光他们文科生就有65人参加了这类“三无”培训,但接到证书的不超过10人。就是说,从升学的角度看,80%以上的考生白白浪费了财力和时间。

  还有一类,是艺考长期培训机构,虽然有固定地点,但倘若不小心,也会上当受骗。在采访中,来自西北的一位殷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儿子参加艺考培训的经历:2011年12月,她带儿子参加了北京一家艺考美术培训,这家培训机构承诺:考官授课,协议“包过”。虽然培训费高得离谱:3个月学费3万元,但是为了孩子能顺利考上大学,殷女士还是连眼都不眨地交上了培训费。可是结果出人意料,连儿子户籍所在省的山西美术统考线都没过。这下急坏了殷女士,她找到培训机构负责人理论:“你们承诺‘包过’,可是我孩子连高考艺术专业的资格都没有,‘包过’什么呢?你们辅导的效果在哪里呢?”这位负责人大言不惭地说:“考不上省外的,不一定考不上省内的;如果考上省内哪所学校的话,那也肯定是我们辅导的结果。”“这位负责人连高考政策都不懂,本省统考线达不到,省内省外哪还有学上?除非是上高职。”殷女士气得直喊:“退钱!”“退钱可以,但要等到高考结束后。如果一所学校都没考上的话,我退给你一半。但前提是,你儿子必须‘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有迟到、旷课,没交作业的记录,那就要按协议办——‘后果自负!’”“你听听,他们的协议早就为欺骗埋下了伏笔,找考生的茬那还不容易吗?再说了,钱能退回来,我们的宝贵时间能退回来吗?”殷女士说。

  “在圈内,用‘包过’做噱头,招揽艺考生已是公开的‘秘密’,我们也是上当过来的。”现在正读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的魏凯说,“只是上当的人像哑巴吃了黄莲,有苦难言;没有上当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己无关,谁去较真?”


 2 超七成人“被艺考”

  临近高考还有半年多时间,有些学校就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去考艺术。把这些学生踢出来单独编班学艺术,可以提高升学率。和培训机构合作,班主任老师和美术老师还可以拿到提成。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指责,除了培训机构外,还有很多是针对学校的。一些艺考培训机构和普通高中勾结在一起,共同误导考生。每年临近高考还有半年多时间,有些学校就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去考艺术,培训机构便派车到学校来拉学生去参观。组织学生去参加艺考培训学习,班主任老师和美术老师可以按人头拿到提成。记者在一所普通高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被艺考”的学生占73.5%。就是说,在艺考大军中,有7成以上的考生不是自愿的。

  济南文化路珠江琴行的店主李先生,3年前曾在泉城一家艺考培训机构负责招生。他说:“艺考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光靠网上和其他媒体作广告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和高中携起手来。一旦合作成功,就不愁生源了,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规模效益就上去了。”

  “从学生身上揩油,学校乐意吗?”记者问。

  “普通高中是追求高考升本率的。学校把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踢出来单独编班学艺术,可以提高升本率。这样做具体来说对学校有两个好处:一是好管理,没有差生捣乱了,减少了对成绩好的学生的迎考干扰;二是集中对差生进行艺术辅导训练,也的确能‘拔’出一部分人考上艺术本科。这些年高校也瞅准了这个机遇,增加了艺术招生计划,什么‘文化管理’、‘艺术设计’之类的专业纷纷出笼,无形之中增加了艺考的热度。”李先生分析得头头是道。

  “和普通高中搞合作,从哪里突破呢?”记者追问。

  “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团结和调动3部分人的积极性。一是学校领导,最好是校长,校长同意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二是中层领导,特别是教导主任,教学管理、课程安排、考试评价,都由教导主任负责,这是个重点人物;第三就是音、体、美教师和班主任,音、体、美教师从专业技术层面做思想工作,有说服力,班主任从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去做动员工作,有感染力。当然了,合作嘛,要双赢,必须有些‘物质刺激’。”李先生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

  李先生所言非虚。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学校指令班主任给学生“硬性分流”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位不愿意透露学校和个人姓名的教务主任坦言:“在我们这里,评价一所高中的重要指标仍然是看升入本科的人数。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招来的学生都是县一中、实验高中等重点高中挑剩的。我们提高升本率的秘笈就是动员大部分文化成绩在280分到450分的学生转向艺考。我们还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曲线升本的突击办法。”

  应试教育的压力、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相当一部分艺术考生上当受骗。在半个多月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艺考大军中,吃亏最大的有两部分学生,一是没有艺术天分和兴趣、被迫分流的。这部分学生95%以上的人考不上,白花钱,少数考上的也是对音、体、美专业没有什么要求的“文管专业”。但是,“文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当难,从长远看,这些学生仍然是上当受骗的。

  “当初,真不如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学点实用技术,即使高职毕业也容易找到工作。”这是当年学“文管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济南某宾馆的王猛对记者掏出的心里话。

  王猛是2007年走艺考之路迈进大学校门的。那年山东考生人数达到高峰,多达64万人,有14万艺考生。王猛出生于工人家庭,从小爱玩弄汽车什么的,想学机械专业,但在学校老师的动员下,分流到了艺考队伍中。由于自己对美术和音乐几乎一窍不通,只好选择了“文管专业”。他参加培训花费近3万元,报考了16所学校,总算考上了一所海滨城市的本科院校。

  “相比艺考,求学变得容易多了。好像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转眼4年的学习生活就结束了。但随之而来的最大麻烦就是文管毕业生求职太难。自己既不能文又不能武,一点特长都没有。”为找工作,王猛6个月跑了9个城市,参加了13场招聘会,应聘了25个单位,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他粗略算了一笔账:4年的学费连生活费至少花了6万多元,艺考培训花了3万多元。王猛告诫:“如果没有天分和兴趣,千万别走艺考路!”

  上当受骗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缺乏奋斗精神、抱着侥幸心理的。这些学生中有的具备艺术天分,有的具有一定艺术特长,但是学习不认真,不刻苦,一听别人的忽悠就动心。培训机构和学校教师抓住他们的这个弱点,把他们分流到艺考队伍中。“很多人就是陪着花钱,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天上哪会掉馅饼!”一位落榜艺考生的家长感慨地说。


 3 在校学生变“名师”

  培训机构宣传的“名师”,实际上就是些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他们缺乏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只好拿自己说事儿,介绍自己当年的学习体会和考试经验。有些学生上课有了“经验”,就开始自己办班。

  在采访中,针对艺考培训的质量问题,记者对京、津、沪三地艺考培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竟有60.5%的学生认为“基本学不到真东西”。

  “培训没有像样的教材,大多是从教科书、教辅资料和有关杂志报刊上复印下来,东拼西凑而成的。”在某艺考培训中心,来自河南的夏威对记者讲述了他的看法和感受,“这些所谓的培训教材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基本功训练之类的玩意儿。”

  夏威是高三学生,成绩平平,一进入高三,学校老师和父母就劝他考艺术。寒假放假后,他在学校美术老师的介绍下到北京一家艺考培训中心“冲刺美术”。“刚报到时,还信心百倍,但当看到培训教材后,心里就凉了半截。什么‘素描:老年人头像正面默写’,什么‘色彩:全默写(菜坛子、白盘子、白菜大葱、西红柿)’,什么‘速写:三到五人场景默写’,等等,这些都是平时美术教师布置的作业题,这些题目都能从网上搜到。”夏威无奈地说。

  “辅导教师水平怎样?辅导得到位吗?”记者问。

  “给我们上课的大部分是些在校生。他们缺乏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只好拿自己说事儿,介绍自己当年学习体会和考试经验。有时看到我们不高兴有情绪了,就讲讲主考官的喜好,说说注意事项。这还是好一些的辅导老师,还有一些辅导老师基本不讲话,只是布置练习题,让我们画,然后选出画得比较好的展示给我们看。”夏威越说越生气。

  夏威讲的一点儿都不错,培训机构所宣传的“名师”,实际上就是些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名师”,她叫甄臻,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大二学生。她过去曾经参加过艺考培训,复读了3年,花了家里近10万元钱。她在培训中,花光了家庭的所有积蓄后家里已经不能按时寄钱,在中介人的介绍下,她便当上了艺考培训班的老师。她向记者介绍了艺考培训行业鲜为人知的内幕。

  “我的同学,特别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在艺考培训机构中任教。一些艺考培训机构称‘高校一线名师任教’、‘考官授课’,这简直是忽悠小孩子,别说考官和名师了,就是正规美院的普通教师也很难出来上课。”甄臻介绍说,“譬如,中央美院为了保证考试公平,明确规定不允许教师到艺考培训机构上课。中央美院的教师出来授课,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有钱家庭聘请的‘一对一’辅导,学费也绝不会是每月几千元。”

  据记者了解,现在艺术院校在校生到艺考培训班上课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有些学生上课有了“经验”,就开始自己办班。学校对于在校生办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把培训班办到学校里,学校就不会干涉。因此,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高校集中的城市,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在校生当起了“培训班老板”,这些“老板”就聘请自己的同学或校友冒名学校“名师”,作为吸引学生的招牌。

  甄臻透露,在校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他们一方面忙着功课,忙着写论文,另一方面还要为找工作奔波,用在培训班上的精力和心思是很有限的,很难保证上课质量。更让人担心的是,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普通学校学生冒充美院学生当培训班老师的情况。“这样结果更糟糕,学生花了钱,浪费了时间,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学到。”

  记者以夏威所参加的培训班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培训班62人,拿到专业上线通知书的仅占40.5%。一位高考评估专家指出:不加任何培训,也能达到这个比例。以山东2011年为例,艺术类考生87574人,本科录取37853人,录取比例为43%。即不管培训不培训,录取比例都不会少于40%。可见,学生从培训中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4 艺术人才无法“速成”

  艺术教育是“慢功”,不能急;艺术教育是“细活”,不能粗;艺术教育还要讲条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艺术。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和办学标准,同时明确各主管部门的职责,改变艺术培训市场无法可依、无人管理的现状。

  “10天冲刺”、“半月点津”、“1月过关”、“3月特训”等艺考培训广告语,其最大诱惑在于“速成”二字,它恰恰迎合了当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这实际上严重违背了艺术教育的规律。

  “艺术教育是‘慢功’。所谓‘慢功’,就是要遵循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必须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注重艺术熏陶和积淀,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长。总览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成长历史,无一人是靠短期培训‘速成’的。就连当前媒体关注的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也不是‘速成’的。他从小就热爱唱歌,自学简谱,苦练基本功,每天天不亮就到小树林里去练歌,整整练了30年。正是靠长期坚持不懈,他最终走上了‘星光大道’。”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郭跃进教授说,“这说明,艺术教育是不能‘速成’的。眼下很多艺考培训班,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和商业利益在作祟,它与真正的艺术教育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

  郭教授的观点,代表了艺术教育专家的共同看法和心声。山东省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长聂立家对记者说:“艺术教育也是个‘细活’,无论是作曲、演唱,还是设计、画画,面对的都是艺术品。在完成每件艺术品的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宁静的心境,潜心体会,精雕细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受、体悟和灵感,兴趣得到激发,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本领得到提高。现在,有些艺考培训机构并非专业人员所办,他们受经济利益驱动,办学方式粗放,教学内容粗浅,教师滥竽充数,完全损坏了艺术教育的美感,挫伤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院长张洪生深有感触地说:“像音乐、美术这类专业,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说到哪儿学半年,学3个月,你的美术就有多好了,你的音乐就有多好了。”

  艺术教育是“慢功”,不能急;艺术教育是“细活”,不能粗;艺术教育还要讲条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艺术。它要求学生要有艺术天赋,没有天赋,硬性地“被艺考”,只能是误人子弟,劳民伤财。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到,除了举办培训机构的商业利益、地方评价学校的行政行为驱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的观念问题。记者曾作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家长劝说参加艺考的人占28.55%。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敏疾呼:“要提升民众对于艺术的理解,要尊重艺术。”她说,“许多心情急迫的家长不去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备优秀舞蹈家的潜质,他们觉得可以用钱来解决艺考的问题。实际上,如果没有天赋,练再多年头的舞蹈也不能成为舞蹈家,用钱解决不了艺术的问题。如果他(或她)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但是极具艺术天赋,艺术院校是无论如何会想办法留住好苗子的。”

  刘敏说,当前的艺术考试是公平的、必要的,但她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更好地规范考前的艺考培训行为。她也告诫考生家长,要明辨是非,避免上当受骗,落得人财两空。

  当前,艺考培训乱象已经激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有关专家的忧虑,亟待整顿规范。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目前关于非学历艺术培训管理仅有一些指导性文件,缺少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手段,这使得监管和规范缺乏依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准入制度和办学标准,同时明确各主管部门的职责,改变艺术培训市场无法可依、无人管理的现状。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6日第3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