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聚焦免费师范生教育系列报道
时间:2014-11-26 08:39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翁小平等 点击:
部分免费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容易心态失调,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文化差异、条件艰苦、个人情感、专业发展等问题,他们本该激情燃烧的青春却掺杂许多躁动不安的情绪。

聚焦免费师范生教育系列报道·调查篇①

在校时缺乏实践机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心理落差大——

免费师范生政策亟需激励机制 

  部分免费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容易心态失调,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文化差异、条件艰苦、个人情感、专业发展等问题,他们本该激情燃烧的青春却掺杂许多躁动不安的情绪。

  在海拔49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有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小学教师——珠曲·邓巴江措,他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才生,也是我国首届免费师范生。

  2011年从学校毕业后,一心回乡从教的珠曲被分配到离家乡日喀则不远的江让乡完小任教。江让乡完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小学之一,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育基础薄弱,但从初中开始就在内地上学的珠曲对此却毫无怨言。

  然而,对于免费师范生群体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珠曲这样安心在偏远艰苦地区任教。自2007年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部分免费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容易心态失调,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文化差异、条件艰苦、个人情感、专业发展等问题,他们本该激情燃烧的青春却掺杂许多躁动不安的情绪。

  诸多困境让他们无法安心从教

  今年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8年,也是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第3年。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全国共招收了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他们在大学4年可以享受“免学费和住宿费,发放生活补贴”的待遇。与此相对应的是,免费师范生们又面临着10年“契约”的约束,毕业后一般须回生源所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其中要到县级或以下学校任教2年。

  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贾伟,目前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一名小学教师。在大学期间,他就多次到石柱等地的偏远农村支教,目睹了当地师资的匮乏,毕业后他主动申请留在当地任教,而不是回自己的老家河南。但即使在毕业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贾伟坦言自己在基层的工作还是“压力山大”。

  “与同期毕业的其他同学相比,我的工资收入差不多是别人的一半,就连当年回母校读研的学费还是靠父母东拼西凑才交上的。”贾伟说。现在,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他的爱人也从重庆主城区学校调到了石柱县任教,夫妻俩的经济状况非常窘迫。

  与经济上的困难相比,刚工作时让贾伟感到更苦恼的是教学理念上的冲突,为此他甚至跟同事、家长发生过争吵。他说,基层的乡村学校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许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只能不了了之。有一次,他尝试让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课,结果却被同事批评为“瞎胡闹”。教学理念上的不适应是不少到基层工作的免费师范生的共同反映,再加上教学设施设备较差、学生基础相对较弱,上起课来就很吃力,这对刚入职教师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在农村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有时还要顶着一股来自亲戚朋友乃至父母的无形压力。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常丽(化名)选择回家乡安徽寿县的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对她的选择,不少亲戚朋友都表示不能理解,父母也曾建议她再考虑考虑,希望她能留在大城市工作。

  一项对6所部属师范大学近千名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82.5%的学生来自中西部地区,53.6%来自农村家庭。也就是说,首届免费师范生中一半以上是来自较不发达地区和经济困难家庭,他们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读书,父母也渴望他们“跳龙门”,能够留在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工作、生活。这让他们对回到农村工作又多了一层心理负担。

  此外,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免费师范生“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在湖南湘西州,民族语言特色明显,地方方言浓重,部分地区98%以上的乡镇是苗区,当地人日常交流都是苗语苗话,使得很多免费师范毕业生有一种无法融入的感觉,平时教育教学、家访、劝学工作很难开展。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被分配到校的免费师范生没有编制的状况,导致他们“待不下去”。任强(化名)是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类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被分配至某县城中学任教。但是,学校当时已有足够的该学科教师,结果他成了一名体育课教师。由于两个学科根本不沾边,无奈之下,任强只能选择离开学校,另谋出路。

  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从政策的初衷来看,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基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任。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免费师范生个人的职业发展。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主要分散在师范大学的各院系,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见习实践基本上与非免费师范生“齐步走”。虽然各个学校都针对免费师范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从效果上看,这些制度没有像描述的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

  比如,某部属师范大学规定,重点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见习和实习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双导师制”,为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导师。但是,该校地处大城市,学生的实践平台大多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重点校。由于这些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较高且不缺师资,师范生到校后独立上讲台授课的时间并不多,缺乏顶岗教学的机会,无法得到足够的锻炼。而且,不管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平时与学生们见面的时间都不多,“双导师”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在记者采访中,已经参加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大多认为,在校期间只有两三个月或者半年左右的实习时间,在教学技能技巧方面没有得到全面锻炼,导致入职初期在角色转换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4年,真正可以上讲台的实习时间只有两个月,实在是太短了。我刚工作时,在班级管理上非常吃力,甚至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常丽说。

  很显然,对于赴基层农村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来说,“蜻蜓点水”似的实习、见习大多集中在城市里,一旦他们真正下到农村后,由于对基层情况不熟悉,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教育难免产生“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在班级管理、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角色难进的考验。

  “因为无法适应教学工作,我已经有两位同学从教学岗位转到后勤管理岗位。”贾伟建议,学校应增加教师教学技能课的学时数,至少有1年完整的时间用于到基层进行教学实践,有条件的可以每年为学生提供到教学一线顶岗实习的机会。

  据一位长期关注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某部属高校教师介绍,比工作时不适应更严重的是,目前确实存在个别免费师范生毕业时不能顺利从教的情况:个别学生由于没有淘汰机制的约束,缺乏就业压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个别学生普通话不达标,不能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个别免费师范生的多门科目考试不及格甚至降级。

  对此,这位教师建议应尽早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中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部属师范大学要在每学年末对师范生进行动态评估,将达不到培养标准和要求的,调整到非师范专业,不再享受免费待遇,并向所在学校退还“两免一补”费用。对于不适合从事或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允许退出。

  期待理想的阳光能早日照进现实

  “说实话,学校对我们的支持和激励太少了。比如学校给我们定的指标很高,我们都超额完成了,但学校领导还是不满意。我们不仅没有物质上的奖励,连精神上的激励也没有。”在宁夏银川某中学工作的免费师范生杨兵(化名)告诉记者。

  “我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要保证免费师范生长期安心在基层从教,必须提高收入水平。”已在四川宜宾某中学从教3年的首届免费师范生李传雄(化名)说。

  一位长期与免费师范生打交道的高校教师呼吁:“基层免费师范生们职后的培训和支持很重要,他们急需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压力缓解的方法、家校沟通等人际交往的课程。”

  激情燃烧的青春何处安放?作为基层教育改革的火种,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免费师范生们期待理想的阳光能够早日照进现实。当他们带着自己的热血青春、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着无穷的创新意识来到基层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支持和坚强的后盾。

  谈起自己面临的困难,珠曲说:“现在困扰我的并不是生活的艰苦、收入的微薄,我最担心的是个人的专业发展。”免费师范生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他们对家乡怀有感情,也深知家乡的教育状况需要改变。收入少一点,对于立志在基层从教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害怕,但让他们害怕的是,将来和留在城市、重点学校的同学在专业提高和个人发展前景上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能否给真正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的免费师范生一些特别的政策?比如专属的岗位津贴、减免研究生学费、评先评优时适当倾斜、加大表彰力度、提供专项培训计划和进修机会等。”贾伟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期待。

  免费师范生、东北师大附中教师刁均峰坦言:“我最想提的建议就是希望能够建立合理的免费师范生退出机制,只要缴纳了违约金,入校后随时都可以申请退出,这样才能保证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愿意到基层工作的。”

  为了解决免费师范生“留不下去”的问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借鉴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通过“扶优”和“激励”,变免费为无息贷款和奖学金,到基层工作后由财政补偿学费或贷款代偿,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确保学得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成长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记者 翁小平 通讯员 祁雪晶)

    《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12日第1版

聚焦免费师范生教育系列报道·调查篇②

教育硕士学习人数多,“工学矛盾”凸显,高校师资配备不足——

免费师范生深造理想如何实现?

  目前在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生人数众多,有的已经顺利拿到了“双证”。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情况如何?专业学习和工作实际是如何衔接的?高校如何完善免费师范生深造的机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为了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实现专业发展,2010年5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规定自2012年起,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今年是国家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第3个年头。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生人数众多,有的已经顺利拿到了“双证”。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情况如何?专业学习和工作实际是如何衔接的?高校如何完善免费师范生深造的机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

  八成免费师范生返校读研

  “今年暑假,指导老师给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开了题,我准备就江夏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认真调查与分析。”谈起专业发展,陈龙信心满满。

  陈龙是华中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2011年从体育教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毕业后,到武汉市江夏区金水武当新村小学工作,2014年以全票当选这所村小的校长,“3年过去了,我现在感觉离目标近了点儿”。

  陈龙告诉记者,让他“感觉目标更近了”的,除了事业发展带来的满足,还有即将在专业成长上的突破。

  陈龙是华中师大2012年1706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返校攻读教育硕士中的一员。据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志明介绍,华中师大2007年招收2200多名首届免费师范生,最终录取1706名攻读教育专业硕士,按各自专业分别在15个院系学习,“录取比例占毕业生人数的近八成”。

  他们虽来自不一样的方向,却怀揣着同样的追求。2012年,华东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成都一所中学英语教师黄甜甜重返母校,回到外语学院攻读在职教育硕士。黄甜甜说,她毕业后勤奋工作,努力站稳了讲台,但也深切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期待重回大学校园学习,听老师解疑释惑。

  据校方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华东师大973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有778名回到学校读硕士,返校人数比例占到近八成;北师大2007级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有470人,2012年入学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的有343人;东北师大2007级免费师范毕业生有1524名,1245人2012年开始攻读教育硕士,所占比例超过八成;陕西师大首届2590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西南大学2900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也分别有2066名、1900多名返校攻读教育硕士。

  “任教满一年,免试入学,国家对我们的政策非常宽松。加上个人迫切的发展需要,大家都渴望回校深造,除了个别情况特殊的,我们专业的那届毕业生基本上都返校读研了。”陈龙说。

  陈龙说出了广大免费师范毕业生学习深造的心声。也正是有了国家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政策,才使得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理想成为现实。

  记者查阅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网站看到,为了迎接免费师范生返校读研,各学校都提前发布了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详细介绍对考生本科毕业专业的要求和招生学院。在招收条件上,免费师范生只需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再经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通过即可被录取。

  多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免费师范生招收人数每年会有调整,从目前来看,连续3年返校攻读教育硕士的比例基本维持在八成左右。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各高校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上可能都会有压力。”华东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陈果良坦言。

  师资配备、“工学矛盾”成难题

  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方式进行。

  为了应对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的“返校潮”,2011年,华东师大通盘考虑,成立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建立师资、课程和教学等方面保障机制。

  此外,华东师大还成立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工作领导小组,目前由校长陈群担任组长,秘书处设在管理中心。为落实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暑期返校学习及各项管理工作,学校每年都会召集各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开会。

  “但这没能减轻大量学生返校带来的压力。”陈果良说。他给记者罗列了一组数据:华东师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2012级至2014级分别有778人、858人、1229人,人数呈逐年增长势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上,其他高校也面临同样的生源压力。“这几年,一到暑期他们回校报到读研,学校就感到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吃紧’。”华东师大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说,“师资配备不足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以一个专业为例,由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有限,每名导师至少要带5名免费师范生,3届就有15名,而这还不包括这位导师本身带的其他学生。

  刘红梅说,学校只好通过返聘副教授,以及培训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参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指导工作,以弥补师资配备不足的难题。

  现实中,参加教育硕士学习也给在职的免费师范生带来“工学矛盾”。不少免费师范生表示,要顺利毕业,拿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要经过远程网络学习和两个暑期的集中面授。课程任务相当重,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考验。

  为开好教育硕士课程、做好服务管理,让免费师范毕业生学有所获,记者了解到,各高校及相关院系都制定出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设计一系列面授课程和网络课程,并由学校网络学院开发且完成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学习平台。

  免费师范生们表示,暑期参加集中学习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通过远程教育完成一系列课程学习,有时因为教学任务重或是生活方面的原因,导致精力分散,有一部分人没能按时或保证质量地完成课程学习。

  “我现在还上着两个年级的体育和数学课,每周18节课。”陈龙说,除去正常的上课时间,他依旧每天6点起床,晚上9点半到学生宿舍查寝,在学生宿舍楼外站半个小时,再回宿舍休息,“每天如此”。

  陈龙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在基层学校教学一线的免费师范生的真实写照。

  课程设置、培养机制需优化

  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政策的要求,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并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衔接,整体设计。那么,现实如何呢?

  从2011年开始,北师大每年发放问卷,对免费师范毕业生从教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施教现状和在专业发展上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毕业生最希望攻读教育硕士过程中能够在课堂管理策略方面获得提升;多数毕业生希望通过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北师大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课程设置上,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的免费师范生,更希望学校能开设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区分度更大的课程,以及提升他们在教学技能、课堂管理、学生管理、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水平。

  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在2013年进行的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外语专业免费师范生攻读硕士学位情况调查,也佐证了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在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比如,集中面授期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时间,多数学校任课教师必须要在2到3天内完成一门课的教学,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践教学的不多,等等。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发友认为,为保证免费师范生学有所获,高校要对他们教育硕士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设置课程;改变传统授课形式,突出教学互动性和实践性,所教内容应能够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于发友说:“高校是教育硕士培养的实施主体,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地方参与制定体现学科和实践要求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师资,使政策要求配备的‘双导师’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高校师资力量有限,势必造成较大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严格防止教育硕士培养扩大化。”

  同时,有关专家也认为,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相关办法应加以细化,建议将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的人数比例加以控制。同时,允许免费师范生申请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为他们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创造条件。

  “随着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机制的逐渐完善,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会得到更好的满足。”于发友说。

  相关链接

  ●从2012年开始实行,由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参与该计划,这些学校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互认

  ●试点阶段,采取毕业于哪所学校,就申请哪所学校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方式

  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

  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年限一般2—3年,实行学分制。

  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和寒暑假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计划,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之内单列,全部为国家计划。

  《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15日第1版

聚焦免费师范生教育系列报道·调查篇③

招生数量较少,培养类型受限,地方需求迫切——

免费师范生期待更多“地方军” 

 

  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优秀师资缺乏,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状况更不乐观。为了吸引地方高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些省份纷纷出台“土政策”,通过免学费、上岗退费等政策,吸引师范生走上农村学校的讲台。

  “期待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早日惠及我们这些地方高校的师范生。”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胡平(化名)对中国教育报记者说,“我们与6所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一样,学的是师范类专业。如果我们也能享受到国家免费师范生那样的好政策,我也愿意回家乡当老师。”胡平的话,道出了很多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心声。

  2012年9月12日,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鼓励和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拓宽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师补充渠道。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如今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引领下,全国已有近20个省份开始试点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些省份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政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多地试行地方免费师范生政策

  胡平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家人对他的愿望就是早日跳出“农门”,吃上“公家饭”。胡平之所以选择湖南师大,部分原因也是看重毕业后能谋得一份稳定的职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他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自己不愿意去农村当老师:“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了,父母供我们读了大学,毕业后却还是要回农村去,我和家人难以接受。”

  当前,像吉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基础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中小学优秀师资缺乏,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状况更不乐观。为了吸引像胡平一样的地方高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些地方纷纷出台“土政策”,通过免学费、上岗退费等政策,吸引师范生走上农村学校的讲台。

  今年,吉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延边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面向吉林省招收500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农村中小学。

  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每年计划招收免费师范生2000名,为农村学校培养各专业教师和藏汉“双语”教师,省财政对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学校按照每生每学年1.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在农村,尤其是在偏远山村,一个班只有一两名教师,每个人几乎同时承担着几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广西玉林市仁东镇中庞小学校长李鹏坚告诉记者,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家长都希望农村教师是个“全能王”。

  考虑到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广西自2013年开始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计划到2017年培养出5000名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这些未来农村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将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能获得补助生活费,毕业生到教学岗位后,相关部门会为其办理录用、入编、工资等手续。

  在李鹏坚看来,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实施,既解决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也将进一步加强广西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广东省2008年启动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广东高校毕业生签约到农村中小学任教5年,可以逐年退回大学期间学费,每人每年退费标准为6000元。参与“上岗退费”支教计划的毕业生,要与支教地区的教育部门签订维持5年的服务期限。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以前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教书,觉得农村教师待遇低。现在的政策等于“读大学不要钱”,并且所有支教教师可以享受目前农村教师所能享受到的福利与待遇。毕业生如到农村民办学校从教,可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或劳动合同一样享受上岗退费政策。

  除广东外,甘肃也实施了类似的政策。该省规定,对2008年及以后从省属高校毕业,到乡镇中小学任教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分期补助上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以鼓励和吸引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张敏强看来,与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相比,广东和甘肃实施的“上岗退费”政策更符合地方实际,也更具有操作性。“这一政策扩大了招募乡村教师的范围,非师范类毕业生通过认定教师资格后也可申请到农村从教。假如我是读工科的,但想当教师,也有能力当好,便能一样享受优惠,这样很人性化,对毕业生和对农村孩子都有好处。”张敏强说。

  免费政策总体实施范围小招生数量少

  “首师大从建校至今,师范生一直是免收学费的,这得益于北京市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希望更多的优秀考生能够报考师范类专业,毕业后补充到基础教育中去。”首都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孙彤介绍说。

  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3所北京市属的师范院校,一直都实行师范生免收学费、每月发放生活补助的政策。但是,他们和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不一样,前者没有考前、考后的签约要求,也没有支教或去边远山区服务多少年的规定,对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毕业的时候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去学校或者是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都行。其实,像北京这样师范专业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的省份,还有新疆、西藏等地。

  目前全国有近20个省份启动实施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省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还存在实施范围小、招生数量少、培养类型受限等问题。

  大多数省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都集中在一两所省属师范院校,且招生数量有限。如上海、河北、山西、江西等地,分别只在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而上海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每年招收数量仅为200人,山西师范大学为500人。而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的江西师范大学和四川省,也只招收1000人和2000人,这与各省份每年动辄上万名师范专业毕业生相比,招生总数还是较少。

  边疆地区主要以培养双语教师为主,其他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省份多以基础教育为主,中职教育类师范生免费政策或没有、或力度不够大。

  地方免费师范生现行招生、培养、就业等政策大多参照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执行,没有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政策。

  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地方财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执行缺乏强制性,国家层面并没有对各省份实施该项政策提出具体要求,只是提出“部属师大先行试点、地方师范院校跟进”的希望。因此,部分地方跟进实施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积极性并不高。

  地方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需求尤为迫切

  记者在部分地方师范类高校采访时了解到,这些院校师范专业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很高,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因此他们对于免费教育的需求也尤为迫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明华认为,对于考入地方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个人努力、天赋、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入学的成绩不高,其未来就业的期望值也相应地会低一些。对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要在当地寻找就业机会。如果这时政府能够扶持一把,即提供免费教育,那么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愿意留在当地做教师的。

  辽宁师范大学谭忠印教授也表示:“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更多地走向基层、走向农村,更多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如果将试点工作推向这些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会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赵彦宏认为,在地方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前期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他认为,由于不同地区所需教师数量不同、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培养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不同专业学生花费不同,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之前要进行调研,调研要深入到每一个行政村,掌握每所学校的师生比、教师人数和教师结构,以县为单位进行上报,经省市主管部门汇总,结合各县域具体状况确定所需各学科专业人数,并结合地方师范大学的培养能力确定免费师范生培养名额。还要对地方师范大学各专业的普通师范生的学费、生活费等消费金额进行调研统计,为确定免费师范生应获得的优惠和补助金额提供参考。

  此外,部分专家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并非解决当前优秀教师难下基层问题的根本,要让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安心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从教,还应从提高基层教师职业本身的吸引力入手,通过提高待遇、提高地位等种种措施,调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张敏强也认为,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留住优秀的农村师资,“国家应努力让在农村当老师与在城里当老师的待遇持平,至少起薪点要一致”。(记者 王强)

    《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17日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