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厦门理工学院:转型中将"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
时间:2014-10-24 08:29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熊杰 徐丽麟 点击: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是不是转型就退回到职业院校?还是要继续走学术型、科研型的路?厦门理工学院近年来走“亲产业”之路,把“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不搞“大而全”、不求“高大上”,而是坚持精致特色发展,在转型中加快发展。

厦门理工学院在转型中走“亲产业”之路,把“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

不求“高大全”争做“单项冠军”

  厦门理工学院把“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注重打造某些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冲击“单项冠军”,坚持贴近地方与企业需求,培养“会动手”、通人文的学生,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路。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是不是转型就退回到职业院校?还是要继续走学术型、科研型的路?厦门理工学院近年来走“亲产业”之路,把“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不搞“大而全”、不求“高大上”,而是坚持精致特色发展,在转型中加快发展。

  “应用型”植入专业建设

  前不久,2014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德国落下帷幕,厦门理工学院“AMOY赛车俱乐部”代表中国出征,获得“燃油经济性”单项冠军,总成绩位列第25名,刷新了中国大学生赛车队在此项赛事的历史纪录。

  学校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带着学生深入企业,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学生没毕业就被预订了。

  厦门理工学院的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一所升本仅10年的地方院校,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

  学校认为,如果只强调动手能力,不注重理论培养,那就变成了职业培训。但是,如果不强调动手能力,那就不是办“应用型”大学。如何找到平衡点?学校采取的办法是在机械、电子这些传统专业中加入更多的“应用型”元素。学校还要求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参加相关赛事,尽量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实在在的动手机会。

  学科竞赛最早就是从赛车开始。2007年,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造出第一台赛车,至今已做到第7代。今年,参赛赛车在实时赛况中,历时2.5小时的技术检查一次性通过,并在之后的动态赛事中表现良好。

  在许多人印象中,文科是很难做“应用型”的,而学校“应用的文科”专业建设则突破了这一藩篱。

  音乐工程是其中的代表。学校认为,培养“高大上”音乐人才不是学校的优势,但是,很多电视、电影、动画作品的音乐创作与合成、剪辑编辑、灯光音响的控制、舞美等,都需要影音设备人才。这些人不应只会操作设备,还要懂音乐,理解其背景和文化,音乐工程培养的就是“懂音乐的工程师”。

  学校党委书记黄如欣说,如果继续沿“985”、“211”和研究型高校路径追赶,只会被越甩越远。只有打造出某些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冲击“单项冠军”,才能有特色。

  “亲产业”贴近地方与企业

  按照做“应用型”科研的思路,学校加大力度促进在符合厦门及福建产业结构需求的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倡导教师服务社会和服务地方要“亲产业”,即“进企业、联行业、促产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校长陈文哲举例说,这几年福州地铁、厦门地铁工程相继开工,急需轨道交通方面的人才,去年,学校和欧盟轨道交通委员会中唯一的高校机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展合作,成立了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要培养轨道运营管理人才,这体现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方向。

  学校现有的49个本科专业、68个单独招生的专业方向全部主动对接海西/厦门产业集群的需要,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7条专业链。如对应厦门“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成立数字创意学院,开设数码动画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对应厦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成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开办物联网技术、金融服务外包等专业。

  2013年6月,学校主持制定的《集美区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五年(2013—2017)规划》、《集美东区文化业态组团布局规划》等报告相继交付集美区相关部门,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会动手”还要通人文

  以前,学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一些工科生因为缺乏人文气息熏陶,就业自荐屡屡受挫,被认为“木讷”、“不解风情”。在学院文体素质养成促进中心的会上,老师曾提出,要办音乐会,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要办篮球赛,让学生热爱运动。这些措施落实后,学生精神面貌逐渐改变,学生们逐渐变得有灵气、善于沟通,这些让不少学生在工作中尝到甜头。

  针对办学特点,学校在学生中大力培养与“亲产业”人才相匹配的人文素质。通过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到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舞台上的主角。同时,大力倡导亲情理念,激发学生互助热情,引导学生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

  在就业方面,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了避免在就业推荐中出现“该生学习成绩优良,道德品质良好”等千人一面的评语,学校建立“画像”档案,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个性、特长、成绩与综合表现,来给毕业生“画像”,记录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发展轨迹和脉络,用人单位可以从中“看个究竟”。学校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毕业生信息档案库的建立,加强了对学生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信息作为推荐毕业生就业的基础信息,实现了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数据显示,厦门理工学院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根据企业反馈的毕业生信息来看,我们的学生‘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沉得下、留得住,学校也被誉为‘特区建设人才的摇篮’,这也是对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一个很重要的评价。”陈文哲说。(记者 熊杰 通讯员 徐丽麟)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24日第3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