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所应用型大学的"逆风飞扬"
时间:2014-08-04 07:38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雷振海 温晶晶 点击: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专业设置的“逆向革命”,就是把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进行逆向翻转,变为“就业岗位→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

一所应用型大学的“逆风飞扬”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特色建设纪实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专业设置的“逆向革命”,就是把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进行逆向翻转,变为“就业岗位→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胡娟,2007年创办“花嫁婚庆连锁机构”,2008年成立四川大爱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年产值近千万元;毕业1年后,入股中创天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而胡娟只是锦城学院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一个缩影。

  截至今年,锦城学院已连续6届毕业生实现超98%的就业率,近半数专业100%就业,不少毕业生在知名企业就业。

  一所2003年才创办的学校,2万名在校生,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为何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逆风飞扬”?学院院长邹广严的解释是:立足应用型大学定位,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培养,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强调“逆向革命”

  刚入学时,2013级审计专业学生张颖知就从指导教师手中领到《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这是由锦城学院的数百名师生,历时两年对近600家合作企业、众多毕业生和招聘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后完成的,汇集了40个专业、近2000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说明、任职要求、工作内容、技能标准、薪资水平、岗位晋升途径等内容。

  锦城学院专业设置的“逆向革命”,就是从这份调查报告开始的。邹广严说,学院的改革,就是要把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进行逆向翻转,变为“就业岗位→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本位,触摸岗位要求的最前沿,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

  这一专业设置上的“逆向革命”,带来的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2009级新闻专业学生向颖毕业后不久,就被提升为一家媒体周刊的副主编。她将自己的快速成长,归因于学校的“全能记者”培养。“我们的新闻专业叫‘融合新闻’,最大的特色就是根据泛媒体时代对记者岗位要求的变化,培养跨学科的技术型文科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主任毛建华说。

  2003年建院之初,锦城学院就确立了“办一所应用型、创业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院通过“三大教育”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特色化与差异化。

  “三大教育”即“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它们共同构成锦城学院的特色课程体系。“三讲三心”明德教育的“三讲”,即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三心”,即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曾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的割肝救母、孝感天地的四川省首届大学生“感动校园”人物钟颖,勇救4名落水群众的大学生周建良等,都是学院明德教育涌现出的先进人物。

  “一体两翼”知识教育是锦城学院课程体系的基础。“一体”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的知识教育体系;“两翼”即艺术和体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重点是创业教育,通过16个学时的必修课程、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和体验模拟公司经营活动的模式展开。目前,学院已有近3000个学生团队、两万余名学生参赛,完成创业方案4000余件。

  教育教学聚焦“三大改革”

  近日,在第三届两岸三地大学生品牌策划大赛中,锦城学院的“倾醇佳酿”团队夺得总决赛冠军。“为了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案,我们研究了好几个前沿案例。”一名参赛学生说。

  营销策划大赛、物流设计大赛、导游技能大赛……各类丰富的赛事让锦城学院的学生乐此不疲。这种以竞赛带动学习、以学习获取技能的教学方法,被学校称之为“以赛促学法”。

  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锦城学院的做法是,通过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三大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冒”出来。

  好的教学法如同一根魔杖,可以瞬间改变整个课堂的氛围。锦城学院整合创新了“六大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模拟仿真法、以赛促学法和海量平台法。同时,“嵌入”各行业认可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进行“双证培养”(即毕业证和职业技术资格证)。数年来,已有近3万人次考取了助理营销师、建筑工程造价和设计施工等相关从业资格证。

  借助互联网平台,锦城学院创新了一项全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即“优课”,这也是“六大教学法”中海量平台法的课堂应用。计科系教师王建讲授的“线程同步”网络教学课,根据课程重点,原本长达1小时的教学视频被拆解、新编为5到10分钟的视频资料。每堂课配有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答疑等环节,课后,学生通过登录网络平台看视频、做作业,闯过“测评关”。目前,锦城学院现已制作在线教学视频近500段,涉及课程数十门。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大学成功的关键。数据显示,目前锦城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已近500人,与其他专任教师的比例已接近1∶1。其中,业界精英或具有行业工作背景的教师占比近70%,另有30%的专职教师通过进修取得了各类行业资格证书。

  培养路径注重“产教融合”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4年“创青春”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锦城学院派出的学生团队荣获3项金奖、8项银奖、15项铜奖。其中,两项金奖入围全国总决赛,获奖总数位列全省48所参赛高校中的第7名。

  “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在学生实践环节上的‘内外联动’,在发展方式上的‘产教融合’。”邹广严说。

  在校内实践环节,除了实验室教学,学校还创新了“四种机制”,即平台实训机制、自主研发机制、专利导向机制和虚拟创业机制。其中,计科系正在探索的一种“虚拟创业机制”令人耳目一新。他们与国际知名的大型软件企业金蝶公司合作,大三学生可自愿报名组成6人的虚拟创业小团队,金蝶公司给予其实践课程和项目实战的全程指导。学生团队经过1年的实战后,或孵化创业实体,或到企业供职。

  在校外实习环节,学校在6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根据地”,实现了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紧密挂钩。学院还成立了“专业顾问委员会制度”,聘请行业精英作为相关专业的顾问委员,促使企业把学生实习过程也视作岗前培训的过程。学院不与企业开展“打包式合作”,学院把企业的生产难题当作自己的科研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后,合作企业整体接受项目成果与学生就业。

  此外,锦城学院还创造性地构建了合作资源共建、合作产学研开发、合作实习就业通路“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方式,打造了一个良好的“产教融合生态圈”。目前,由四川省商务厅、成都市高新区、东方集团等6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构成的“实习就业基地”,以及包括美、英、加、法、日、韩等国家的近40所知名高校构成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创造了一个“产教融合生态圈”。(雷振海 温晶晶)

    《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2日第1版



211和985转职教并不“跌份儿”

2014年07月02日 作者:王传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有些大学整天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研究姿态,却没有能让人信服的学术研究成果,才真正丢人

  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做出上述表态。由此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6月27日《南方都市报》)

  部分211和985学校要转型了,而且有可能转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似乎是一种“降格”。如果一些曾喊着要曾为“世界一流大学”名校,在未来放弃高富帅路线转向职教,这是不是一种“跌份儿”的事呢?

  在笔者看来,学术不彰的当下,一些名校放下身段来搞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转型探索,不是“跌份儿”的事。尤其是当下,社会招聘对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毕业的学生需求量并不小,而学术型人才却遇到空前就业压力,知名大学搞一搞接地气的转型,不是坏事,还是好事。既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方面,高职学校已经拿出了优于重点大学的答卷。前不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

  学术方面,我国诸多重点名校也总是显得“恨铁不成钢”,更不用说一般的二本学校了。一者,我国学术水平与“论文第一大国”的数量严重不匹配;二者,即便是一流大学的学术研究状况,放在国际中也基本拿不出手,更有诸多院士、知名教授屡屡传出抄袭传闻。

  社会发展、人才就业,固然需要学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术论文都能转化成生产力。与此形成对比。近些年来,以蓝翔技校为代表的职教名校异军突起,许多职校的绝大部分毕业生未毕业就被相关企业挖空了人的现实也在说明,当下社会需要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

  搞职业教育也好,办成人教育也罢,都不是丢人的事。更何况,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正名。近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正在试点“工士”学位制度。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能够拿到相当于副学士的学位。并且,“工士”也能够与学士、硕士和博士等学术型学位实现挂钩。如果毕业生对拿“工士”学位不满足,也可以继续进修,并成为学术型人才。

  提及职业教育,我总是会想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个世界名校。这个学校的招生人数有限,规模不大,更没有在名称上改成“大学”,但特色非常明显,就是培养师范类人才。当然了,这所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并没有影响其学术发展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与产出。这所学校不仅学术成就可谓世界一流,还培养了诸多的国家领导人。

  211和985名校转为职业教育不是“跌份儿”或者丢人的事。大学教育,整天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研究姿态,却搞不出能够让人信服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能保证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才是最“跌份儿”和丢人的。(王传涛)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