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当前位置: > 高教新闻 > 国内 >
CAP:大学先修课的中国试水
时间:2014-03-31 09:09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梁杰 点击:
近日,“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年内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遴选100所优质高中,尝试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田间 绘

  国内的大学先修课探索,一部分是引进美国AP课程,一部分是类似AP课程的“中学与大学对接课程”尝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且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缺少在课程开发、授课教师、学习条件、成绩评定等方面的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

  推动CAP项目,是为了让更多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尽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并希望推动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CAP项目并非美国AP课程的翻版,而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而设计开发的课程体系。

  推进“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如何保证第三方组织的公信力?如何符合中国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做好自身定位?若与自主招生挂钩,是否会导致大量学生为了升学陷入应试泥潭?是否会加重学生负担,变成第二个高考?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出过程性评价?这些问题,都有待思考。

  近日,“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年内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遴选100所优质高中,尝试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近年来,大学先修课逐步走进国人的视野,中国对此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进展如何?为什么要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如何开展?推进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中国的大学先修课探索进展如何?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是在高中阶段开设达到大学一定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供高中生选修,修得学分有可能成为大学入学参考标准并可转为大学学分。3月18日,“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由中国教育学会牵头启动,被业界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开端。

  其实,中国对大学先修课的探索早已开始。

  大学先修课程(简称AP)起源于美国,1951年由福特基金会启动。1955年由美国大学理事会接手主办,次年首次举办AP考试,当时的考试课程只有11门。1958年,美国大学理事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师资培训,随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AP课程不断得到补充,直到形成现在的37门考试课程。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的3600多所大学承认AP学分,将其作为录取学生的参考标准之一,有些学校还可将AP学分转为考生的大学学分,其中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

  随着出国留学热的兴起,近年来,美国AP课程被引进中国,在国内中学日益火爆,许多中学的国际部将其列为专修课程。来自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在中国,美国AP课程注册学校就有220所,其中80所已在上课。

  “中国学生选择美国AP课程,可以降低进入国外大学的难度,他们能很快适应国外大学学习生活,真正实现了高中与大学的对接。”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主任郝智勇说。该校2009年开设了国际班,当时只有50多名学生,目前已发展到480多人,该校国际部有40%的学生选学AP课程,每年被排名前20名的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接近40%。

  人才培养是一场“接力赛”,需要各个阶段有机衔接。近10年来,一种类似AP课程的尝试——“中学与大学对接课程”也在国内学校屡见不鲜。2003年,华东师大二附中与上海交大联手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在国内率先将部分大学必修课搬到高三年级;2009年,北京大学开设中学生选修课,利用暑假,面向感兴趣的中学生开设了7门暑期课程……许多国内知名中学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北京十一学校自2011年起,已经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避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重复学习。

  “但这些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先修课。只能说具备了大学先修课的某些特征。”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准确地讲,这只是高中与大学有效衔接的有益尝试。无论是把大学教师“请进来”,给中学生开课,把中学生“送出去”,让他们参与大学课题,感受大学氛围,都有各自的弊端。王殿军认为,大学不是“救世主”,其人力、财力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向高中派出师资;大学教师到中学开设课程还有工作量的问题,他们花费同样的精力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与在大学授课完全不同,到中学开课对大学教师来说可能更费精力;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大学生不一样,大学教师教授的内容是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学生能否完全理解也是问题。有时,出发点是好的,但最终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另外,这种尝试很多是在少数名校之间进行,受益的学生很有限。

  2013年1月,北京大学宣布与部分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供高二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成绩将作为北京大学自主选拔的重要依据。北京大学招生负责人表示,若条件成熟,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免修相应课程,认可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

  北大这一创举搅活了一池春水,在国内开了“大学先修课程”先河,先后吸引了40多所国内中学加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介绍,目前北大已经在全国40多所中学对高中教师开展师资培训,帮助他们在中学首先开出5门北大的先修课程。同时,为了保证40所中学的教学能达到统一的教学质量,北大还通过MOOC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开设了线上先修课程,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预先选修。

  秦春华表示,北大推出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与美国AP课程类似,但不是美国AP课程的翻版,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北大将积极与清华、复旦、天津大学等院校联系,一起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不过,尽管北大把“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定位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且赢得了40多所国内中学的响应,但北大是否有能力号召内地所有高校,将其开设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真正上升为“国家标准”?如同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样,国内其他知名高校是否也会推出自己的“大学先修课程”?诸如此类的疑问接踵而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由单个高校开办中国大学先修课,学生获取的成绩被大学承认的范围极其有限;课程开设尚不够规范、科学、严谨,如设立什么课程、什么样的老师来授课、怎样的学生能选修、如何评定学生的成绩等都无统一标准。这一课程体系从长远发展看,该不该由某个或某几个大学主导?学生们选修这些课程后是否只能申请北大或另外几所高校,其他学校是否认可?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毕竟,美国的AP课程被40多个国家、3600多所大学承认。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表示,虽然,近年来国内多所学校尝试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但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缺少在课程开发、授课教师、学习条件、成绩评定等方面的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

 

  中国试水CAP剑指何方?

  杨念鲁认为,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而高中和大学教育断层,精英教育缺位,拔尖创新人才缺少有效培养和选拔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加之近几年国内大学先修课的探索处于无组织状态,推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CAP不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翻版,而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设计开发的课程体系。”杨念鲁强调说。

  对于中国教育的现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戴家干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一直注重完善的大众教育,缺乏科学的、因材施教的培养;一直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强调对学生无区别对待、无差异教育,实际上不仅是做不到的,而且难以深层次实现教育公平。

  对此,先后担任大学教授和7年多中学校长的王殿军也感触颇多。“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小于对人才的埋没。”他说,在中学,不论是学习好的、能力强的还是学习吃力的、能力弱的孩子,都要齐步走,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节奏,对所有学生的培养近乎用完全一样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不可能的,这种模式是不科学的,也是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二已经基本完成,高三的学习基本就是重复以往学过的内容。许多很有天赋的学生在不断重复中,把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消磨殆尽,被送入大学时已经面目全非,大学阶段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非常困难。”

  对于现行教育模式输送上来的人才,高校方面也并不完全认同。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数学系教授白峰杉说,清华大学招进来的学生同质化严重,从高考成绩650分以上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00人,都差不多,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千人一面。因为现在的学生已经在相同的成长轨道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模样,生源同质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危害巨大。“选拔学术型人才,其实只需要学生某些文化课成绩不差就可以,有研究证明,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完整,其创新能力就越差。”白峰杉说,“我们的教育讲究‘一步一个脚印’,这种要求不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如果只会按部就班走,很难有创新思维。”

  “开展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研究和实验,正是为了让更多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能,尽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和兴趣水平的教育,发展学习和研究能力。”戴家干说。

  作为CAP项目的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希望这个项目能推进中国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戴家干表示:“借助此项目,我们希望改变现有的以高考分数选拔人才的单一体系,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希望从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评价制度上,找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

  “虽然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饱受诟病,但在现行制度下,自主招生无疑是最优化的选择。”白峰杉说,不过,目前的自主招生成本太高,对高校来说,所有指标都要自己衡量,想找到自己需要的学生付出的代价很高。

  “如果将来有了CAP成绩,再加上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多种维度的评价,自主招生可能会变得更简单、更有针对性,也会更有弹性、更有秩序。”白峰杉说。

 

  推进CAP要迎接哪些挑战?

  开展CAP首先要解决第三方组织的问题。

  王殿军说,美国AP项目得以实施,美国大学理事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本土的大学先修课,第三方角色同样必不可少,从近年来的实践情况看,这一角色很难由某一所大学或者某一区域来承担。

  “中国大学先修课也不太可能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因为它不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而是一种教育服务的提供。”在杨念鲁看来,“当前,CAP的第三方机构,由中国教育学会来承担,相比某几所学校或一个区域去组织,可能覆盖面、合理性、权威性会更高些。”据介绍,中国教育学会是面向全国,有着35年学术研究、学术传播经验的群众性学术组织。“中国教育学会可以整合资源、组织专家搭建这个平台,保证项目的公正、公开和科学性。”杨念鲁说。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项目的公正、公开、科学,一年多前,中国教育学会便着手从课程研发、教材出版、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学生信息系统建设和考试评价等环节入手,组织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大学资深教授以及中学骨干教师开展了研究及相关筹备工作。先期试点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文学写作、英语、物理学、经济学。首批教材试行本将于今年8月完成,中国教育学会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所优质高中进行试点,并结合试点情况不断研究和修订,逐步完善课程资源。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的其他课程也将陆续由专家进行研发,经过试点、实践研究、修订和进一步完善,最终确立较为成型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体系。

  如何保证第三方组织的公正性、公信力?熊丙奇建议:“在项目运行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保证公益性,一定不要以赚钱为目的;二是要保证质量;三是不要设太多的门槛,让更多学生可以选CAP课程,在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到边远地区的高中学生。”

  CAP如何符合中国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如何做好自身定位,也是一个挑战。

  对此,杨念鲁表示:“CAP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高中优秀学生。为了防止重蹈‘奥数’的覆辙,我们除了要劝导那些不适合的中学生慎重选择外,还在CAP课程中设置了准入机制。哪个学校能开、哪个学生能选、哪个老师能教,都有准入标准。”

  “什么样的学生算学有余力,就我们清华附中来讲,学科成绩在前20%、总成绩排在前1/3的那部分学生,应该可以选。”王殿军说,当然校际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学科成绩排在前10%的那部分学生。

  那么,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开设CAP?“首批试点校我们将在已经开设美国AP课程或者国际课程的高中学校中选择,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CAP项目体制机制组组长王本中介绍,近几年,国内不少高中已开设美国AP课程,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师资储备,校长的理念也比较先进,“目前我们正在国内2万多所高中里进行筛选”。

  记者了解到,为符合中国国情,CAP开发了线上和线下两个授课体系,对于城市高中的学生,可以采用线下面对面授课,对于边远地区的学生,CAP引进了MOOCs课程,设计了一整套线上学习、答疑、考试、咨询的服务系统。

  与美国AP课程的另一个不同是,CAP将使用双语教材,把中文教材翻译成英语,真正实现国际化。戴家干说:“我们希望将CAP课程推向国际,与其他国家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交流,也希望将来美国的高校,甚至全世界的高校都能认可,让CAP走向世界。”

  对于CAP来说,能否获得国内高校的认可,对其顺利推进也至关重要。

  “当前一些知名高校的招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对CAP项目非常关注,很愿意持续了解项目的进展,甚至在项目试点中予以帮助。”杨念鲁说,至于高校的认可程度多大、是否在学生入学后承认其高中阶段选修的学分、是否将CAP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的录取依据,都由高校自主决定。

  白峰杉说:“如果这个项目做得好,也许会对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带来很大变化。我们会在选拔体系设计中统一规划,对于CAP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我们会考虑承认部分学分。”

  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还是新事物,也不可能照搬美国经验,其开设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挑战性。因此,在采访中,一些专家与学者向记者表示,除了以上需要突破的难点,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还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是否适合大面积推广?虽然设立了准入门槛,但将来若与自主招生挂钩,是否会导致大量学生为了升学、免修学分而盲目选报,陷入应试泥潭?是否会随着加入的高校和高中增多,加重学生负担,变成第二个高考?此外,CAP的难度该如何设定,是否应该跟大学一年级难度相当?CAP成绩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出过程性评价?这些问题,都有待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国际课程体系,其中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大学先修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但是美国AP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郝智勇说,比如,美国存在因AP课程过多导致学生忽视基础学科的情况。在美国,53%的大学新生至少需要补习一门基础课程。许多美国高校专门开设面向新生的基础课程,来弥补学生在基础学科上的不足。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为例,该校2003年37%的新生需要补习数学,48%的新生需要补习英语。“这可能与美国大学先修课不设门槛有关,因没有限制,选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而基础课却被学生所忽视。学生和家长越来越把先修课学分视为进入名校的入场券”。(记者 梁杰)

  CAP课程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简称CAP)试点项目,由中国教育学会于2014年3月正式牵头启动,计划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遴选100所优质高中,在高中阶段开设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学生修得的学分有可能成为大学入学参考标准并可转为大学学分。

  AP课程

  AP课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一般译为大学先修课。AP项目于1955年在美国设立,是在高中阶段开设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负责开发与管理。AP学分将作为录取学生的参考标准之一,有些学校还可将AP学分转为考生的大学学分。

    《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31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